第五十二章 北来名将

    第五十二章 北来名将 (第2/3页)

下车帘,看了长子少许,徐徐回答道:“顶替我的这位博陵郡公,可不是一个仁善之人,相反,他的功利心极重。若是我们待得太久,他是会怀疑我们有夺权之心,继而痛下杀手。”

    “竟会如此?”刘璠闻言,先是诧异,随即又忿忿道:“那又如何呢?大人您担任宁朔将军过十载,他家虽是开国公爵,又有何惧?若敢如此行事,大不了您直接擒杀了他,朝廷又能如何?”

    “无权是福。”刘弘微微瞑目,对长子说道:“国家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好似一锅鼎沸的肉汤,底下火烧得正旺,你闻着香气四溢,可喝进嘴里,却全然是烫得受不了的。因此,我们要谨遵圣人教诲,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烫?”听到父亲的比喻,刘璠的心情有所平复,但他随即生出疑问,又问道:“那这汤何时才会不烫呢?”

    “在薪柴的野心燃尽之前,这锅汤是不会冷下来的。”

    刘璠对此似懂非懂,但刘弘深知这句话的残酷:人这种动物,怀有一种天然的愚昧性,在没有切身体会到痛之前,无论如何劝告,他都不会心生畏惧,然后做出后悔莫及的事情。运气好的人,会带着伤痕渡过余生,运气不好的人,就会直接为伤痛所吞噬。

    他又忍不住拉开车帘,审视着官道边的这些冀州民众,心想:这些不知战场可怖的人,十年以后,又会如何看待军队呢?

    车马又行进了一会儿,远远能望见真定城池后,一名骑士从前方策马回来,通报道:“大人,常山王殿下前来迎驾,您要见一下吗?”

    “见,当然要见。”刘弘似乎对此早有预料,或者说,他正是为此来的。

    他自车舆上徐徐起身,握着佩剑踏步走下。围观的人们见状,竟一时愕然失语,他们现在才发现,这位老人竟然有九尺之高!站在人群中,何止是鹤立鸡群?简直是一枝独秀!

    司马乂见到刘弘时,仰望对方的身材,仿佛有一座须弥山压在眼前,令他有些喘不过气,好久才说道:“在下司马乂,拜见宣城公。”

    刘弘笑道:“久闻常山殿下贤名,今日得见,也算不虚此行了。”

    司马乂则道:“哪里哪里,我自小便听过宣城公的威名,国家有您这样的柱石在,才有幸边疆无事啊!”

    两人稍作寒暄后,他随即又问道:“宣城公此去,是准备回洛阳吗?”

    刘弘微微颔首,说道:“博陵郡公已经就任幽州都督,我不回洛阳,还能去哪呢?”

    “洛阳您恐怕回不去了!”司马乂面色一沉,当即对刘弘长拜道:“刚得到的消息,就在今年元月元日,赵王这逆贼,已经玷污神器,篡位登基了!”

    “哦!”刘弘内心早有预料,但表面上还是佯作吃惊,问道:“竟有此事?”

    但见司马乂紧接着单膝跪地,俯身拱手道:“武皇帝家业已经危在旦夕,还请宣城公一定答应施救!”

    刘弘大惊,搭手来扶,一面扶一面应道:“我与武皇帝自小相交,同岁伴读,怎么会让他人窥瞥!”

    他用力拽起司马乂,又听司马乂说道:“如今赵王篡逆,诈称有宣皇帝神谕,已经把天子送进金墉城,又害死了我九兄(淮南王),十三兄(清河王司马遐)病死,逼迫我二十三弟(吴王司马晏)。我兄弟几人,真不知如何安身!现在被迫无奈,马上就要起兵自保了。”

    “而宣城公是国之肱股,北疆名将,必定不愿意社稷毁于赵王之手吧!还请答应在下,不要去洛阳,一同加入我勤王大军,为匡扶社稷出一份力吧!”

    其实刘弘早就打定了主意,此刻便正色道:“先帝创业艰辛,我早蒙先帝非常之知,恩深骨肉,绝不会眼见先帝家业后继无人。我这里有五千幽州突骑,就是听闻殿下有勤王之志,在常山大肆练兵,才来助您一臂之力。”

    他见司马乂前伏身子倾听,又补充说:“只是万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也老了,不能像以前那样冲锋陷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