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敢挑衅大唐太子者,杀无赦!【求月票】

最新网址:m.yeudusk.com
    第328章敢挑衅大唐太子者,杀无赦!【求月票】 (第1/3页)

    李世民弑兄杀弟,逼父退位,几乎用了一辈子来恕罪。

    可即使他建立了历史上少有的贞观之治,他为大唐开的这个坏头,也让大唐一朝都伴随着血腥夺位的厄运。

    所以,自唐朝之后的开国君主,都在尽量避免这样的事发生。

    甚至为了杜绝这样的事发生,他们从建国之初就在限制封王的权力,以至于李世民之后的数百年,除了朱老四,几乎没有封王造反成功的案例。

    当然,除了限制封王的权力,还有在大义上的规范,即使你造反成功,如果背上弑君杀亲的恶名,也会被视作乱臣贼子。

    这也是朱老四造反成功,也不敢承认自己杀了朱允炆的原因,而是弄了个失踪的悬案,让世人去猜测,去研究。

    由此可见,弑君杀亲的恶名,几乎没有一个人敢背,哪怕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也不行。

    可面对李泰的‘威胁’,李承乾却只是冷冷一笑,仿佛根本未将其放在心上。

    只见他缓缓抬起右手,轻轻一挥,周围的锦衣卫就立刻收起了武器,但目光依然警惕地盯着高句丽的使者们。

    “越王真是好胆色,孤若真的杀了你,只怕父皇会雷霆震怒,心疼不已呢!”李承乾戏谑着说道。

    李泰闻言,心头不由一松。

    其实他心里很明白,他之所以能在这里跟李承乾硬刚,除了李承乾根本不敢杀他之外,还有就是他占据大势。

    什么是大势?

    民心所向!

    大唐刚刚才结束对东突厥的战争,现在又要对高句丽发动战争,这绝对不是民心所向!

    因为但凡战争,绝对会死很多人。

    百姓自然不愿自己的亲人死在战场上。

    所以,百姓一定会跟他一样,站在向往和平的这条道路上。

    李承乾为什么能稳坐太子之位?除了他拥有非凡的实力,以及嫡长子的身份,还有就是百姓的支持!

    这些年,李承乾不断深化改革,不断利用报纸,加强百姓对他的认知。

    其实说白了就是,收拢天下民心。

    那么,李承乾可以收拢天下民心,自己为什么就不可以呢?

    只要自己民心所向,一切皆有可能!

    李泰心里门清,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却听他冷冷地质问李承乾道:“太子这样做,就不怕父皇怪罪吗?”

    “孤一心为国为民,父皇为何要怪罪孤?”李承乾不解地反问道。

    “笑话!你拒绝高句丽和谈,一心想要发动战争,也是为国为民?”

    李泰嗤之以鼻道:“你知道前隋四征高句丽死了多少人吗?”

    “这”

    周围的人闻言,不由心头一动。

    虽然他们大部分人都对这位越王不是很了解,但他们却都被李泰这番话深深折服了。

    诚如李泰所言,无论是现在的唐人,还是之前的隋人,都对征伐高句丽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痛苦。

    曾几何时,他们也仇恨高句丽的无礼,狂妄,自大,可当他们的亲人,一个一个死在高句丽战场上的时候,他们忽地发现,原来仇恨的代价这么惨痛。

    如果能够阻止战争,他们的亲人就不会一去不复返。

    如果能够阻止战争,他们就不会望着辽东而流泪。

    如果能够阻止战争

    “太子殿下!请以民生为重啊!”

    “太子殿下!我们想要和平!”

    “太子殿下.”

    哗啦啦!

    随着李泰的话音落下,周围的百姓,学子,纷纷朝李承乾跪地乞求。

    看得一旁的金宰泉等高句丽使者,无不满心欢喜。

    只要大唐同意与高句丽和平相处,他们的计划就成功了。

    但李承乾面对周围此起彼伏的乞求声,却依旧不为所动。

    只听他语气平静地道:“越王,你错了。”

    “哼!”

    李泰冷哼一声,旋即不屑地道:“如果阻止一场战争,让百姓免遭战火也是错,那本王宁愿一错到底!”

    “好!越王殿下说的好!”

    刘元闻言,立刻高声附和。

    其余越文馆学士,包括裴迁,张文瓘,也纷纷朝李泰附和。

    “越王殿下仁德!”

    “越王殿下为国为民,真乃我大唐贤王也!”

    听到这些称赞声,李泰的信心顿时高涨。

    很明显,他给自己建立的‘为国为民’人设,在这一刻算是成型了。

    但李承乾接下来的话,直接让他刚刚建立的人设,瞬间崩塌。

    却听李承乾不疾不徐地道:“孤阻止高句丽和谈,并非是一心想要发动战争,而是孤知道,高句丽和谈是假的,并非是真心求和”

    “你胡说!”

    李泰闻言,当即怒不可遏的反驳道:“金宰泉他们明明已经表达了高句丽的诚意,你凭什么说这不是真心求和?”

    “若真心求和,为何三番四次挑衅我大唐?还拿前隋汉人的京观说事?若真心求和,这场比文招亲是什么意思?我们若答不出来那些问题,越王知道意味着什么吗?还有,他们为何只后退二十里,上贡十年,不起兵戈,越王真的明白吗?”

    “我”

    李泰被李承乾这些问题问得目瞪口呆,六神无主。

    很明显,他根本没有去深究金宰泉提出的这些条件,只是觉得,高句丽主动求和,对大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eudu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