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被烧死的伯爵女巫(24)

    第一百一十三章:被烧死的伯爵女巫(24) (第3/3页)

丁水过去进行灌顶教育。

    没办法,不灌顶速度太慢。

    丁水实在是受不了这效率。

    想想看,这个世界的文明程度还停留在使用羊皮纸上,羊皮纸价格又那么贵,说句不大好听的,整体发展程度可能比东方大陆春秋战国时代,还要低。

    能识字的群体基本上就两个,一个是原来的光明教廷群体,还有一个就是贵族群体,同时文化程度都不咋样。比如说原来的光明教廷群体当中,多的是只认识,或者说,只会光明圣典这一本书,其他啥也不知道的存在。贵族们是差不多,文化程度高的相当之稀少,大把大把原本贵族出身的骑士们不识字。

    光明教廷的教士群体。

    前段时间已经基本全灭。

    现如今整个西大陆还识字并且稍微有点文化的,只剩下贵族和没落贵族。

    同时文化程度,知识水准不高。

    让他们搞点简单的算术,可能还没什么问题,但是让他们教农业方面的知识,工业方面的知识,那纯粹就是在为难他们,他们也不懂,这边就没人懂。

    即便懂,他们也不可能去教。

    更不可能按丁水的要求去教普通平民,乃至农奴,他们会觉得这是羞辱。

    有的可能宁死不去。

    而让丁水自己教,或者说让本来就比较忙,接受了丁水知识灌输的那些女巫们去教也不现实,本来就忙不过来。

    哪还有时间搞教育啊!!

    所以权衡利弊,思虑再三之后,丁水只能决定搞个拔苗助长,先利用知识灌顶搞出一批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人手,一部分负责干活,还有一部分则是建设元素教会学校,负责教书育人。

    将原本拔苗助长搞出来的东西。

    逐渐的贯彻下去,稳定根基。

    即便如此,整个过程也持续了一年多,直到一年多之后,丁水所创办的元素教廷才基本上接收了九成以上的光明教廷遗产,同时拥有足够多的人手进行农业化改革,都是灌顶后懂行的那种。

    但不到半年,丁水便不得不暂停了农业化改革,因为灌顶出来的那些专业人士,跟正常专业人士差距实在太大。

    正常的农业专家,就算不可能对所有农业分支都十分清楚,但至少有自己擅长的一部分,在出现书本上没有出现的问题时,也能分析研究,然后找出应对方法,或者说灵活应用学过的知识。

    想方设法的把问题给解决了。

    但灌顶出来的那些农业专家,对此显然就无能为力了,但凡出现与书本知识不符合的情况,他们立刻无能为力。

    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

    而学医,或者说哪怕没学过医,稍微懂点的也都清楚,医生其实是很难碰到一个完全照着课本上标准案例生病的人的,大多数人的病,远比课本上的那些案例要复杂麻烦的多,所以学医必须得学原理,学各种作用以及影响,来解决那些并不怎么符合标准的各种病例。

    死记硬背,光学标准化教医疗。

    那连个优秀点的医生都算不上。

    再自信点,更是个妥妥的庸医。

    种田哪怕没有学医那么复杂,但是遇到的问题也不少,同样不可能所有问题,都被标标准准的写在了书本里面。

    面对标准化问题的时候,丁水灌顶出来的那些专家能搞定,可一旦出现非标准化问题,出现他们以前从来都没有见过的问题时,他们也是真无能为力。

    胆小没把握的,只能上报求帮助。

    胆子大的那更糟糕。

    瞎搞失败的概率远大于成功。

    这种情况下,原计划很多农业化改革肯定就没办法继续下去了,不然很可能出乱子,虽说即便再怎么出乱子,亩产应该也不至于低于他们原来的亩产。

    也就是亩产八十斤。

    但丁水肯定还是希望把事情搞得圆满点,不留遗憾,因此赶忙叫停改革。

    当然,改革肯定是要继续下去。

    只是这次稍微收敛了点,不要求一步到位,就先弄一些标准化的,不容易出错,也不容易出问题的小方向改革。

    哪怕效果可能不会特别好。

    但是把小麦亩产八十斤,提升到亩产四百斤还是没什么问题,这个产量想再提升就比较麻烦了,只能一步步来。

    得优先培养得用人才。

    没有人才,很多事都没法搞。

    拔苗助长的缺点确实还是挺大的。

    不过即便如此,亩产四百斤也基本算降维打击,各方面十分简单粗糙的伪工业化,更是足以吊打各大贵族国王。

    没过多长时间,整个元素教廷就彻底走上正轨,每年的收入不但足以维持大范围的慈善活动,还有很多结余,那些结余,大部分都被丁水拿出来投资教育,至于鼓励研究发明则暂时不着急。

    如今连扫盲都还没搞定。

    哪有人才去搞研究。

    大概也就是同一时刻,因为丁水最初制定的戒律并不严的缘故,元素教廷内部在其建立不到两年的情况下,就出现了大大小小的问题,颇为令人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