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夏侯渊:爷们儿就爱修鹿角

    第255章 夏侯渊:爷们儿就爱修鹿角 (第2/3页)

无措。

    只说齐国有名医张仲景,能够医治伤寒症。

    曹操便派人去挖墙角,重金也好,利诱也好,上威胁也好。

    张仲景始终不为所动。

    反倒是其身处齐国高位,被齐国禁军保护起来。

    曹操想搞绑架那一套也不成。

    这时候,又有人向曹操建议,齐国大设医学,传授医道。

    既然张仲景油盐不进,何不去贿赂收买齐国医学院的学生?

    曹操从其言,使人携重金去办理此事。

    果然挖到了不少齐国医学塾出来的医学生。

    可这些医学生再看过郭嘉的病后,皆道:

    “郭祭酒身子清弱,平日为酒色所伤。”

    “用药石已无益处,只可细心调养,或有转机。”

    曹操又回想起了那年冬天,他亲手送别了戏志才。

    如今郭嘉身染重疾,曹操生怕他也离自己而去。

    所以平日已经很少让郭嘉参议政事了。

    “……咳……咳咳……”

    郭嘉咳嗽一声,向曹操谏道:

    “明公,夏侯渊性刚少谋,恐未必是李翊对手。”

    “我意亲往馆陶,助夏侯将军守御此地。”

    曹操乃安抚郭嘉,让他安心:

    “吾已遣路招、朱灵去往馆陶,协助妙才守备。”

    “况妙才随我多年,岂不知兵?”

    “纵然不敌,我大军在邺都相去馆陶不远,救之也来得及。”

    “奉孝权且在此养病,病好之后,自有用你之时。”

    夏侯渊是曹营宗室将领的二号人物,也是曹操重点培养的对象。

    值得一提的是,

    夏侯渊只是夏侯惇的族弟,既不是堂弟也不是亲弟弟。

    所以夏侯惇有钱,跟夏侯渊没什么关系。

    夏侯惇家大业大,十四岁杀了人,官府都不敢管。

    而夏侯渊在老家却穷得连饭都吃不上,甚至他的侄女还得亲自出去捡柴讨生活。

    夏侯渊的命运之所以能够改变,还是因为曹操。

    曹操还是少爷的时候,在谯县犯了案。

    但曹家少爷可是要举孝廉的,怎么能有案底呢?

    于是便让夏侯渊去顶罪。

    夏侯渊去了,曹操后来也动用人脉关系,把他给捞了出来。

    正因为夏侯渊帮曹操顶了罪,曹操决定拉这位兄弟一把。

    帮他牵线搭桥,让夏侯渊娶了自己老婆的妹妹——丁姑娘。

    丁氏是大族,曹操让夏侯渊娶自己的小姨子,绝对是好心。

    我们常说曹昂不死,魏国世子的地位稳得不能再稳。

    因为他背后,背靠曹家、夏侯家、丁家三架马车。

    常有人问,曹家、夏侯家能够理解。

    丁家是什么鬼?

    就这么说吧,在古代老公休老婆。

    丁夫人是直接让曹操爬。

    在宛城爱情故事发生之后,丁夫人直接指着曹操的鼻子骂道:

    “将我儿杀之,都不复念!”

    意思是你害死了我的儿子,我们之间没什么好留念的了。

    然后丁夫人就直接回了娘家。

    那么曹操对此的反应是什么呢?

    曹操是亲自跑回了老家,打算登门道歉,把丁夫人给请回去。

    当时丁夫人在家织布,门外有人喊道:

    “你丈夫来了,曹公来了。”

    结果丁夫人毫无反应。

    曹操进门后,摸着丁夫人的背,说:

    “顾我共载归乎!”

    夫人别闹了,我们一起回家吧。

    丁夫人对此,依然毫无反应。

    曹操连问了好几次,丁夫人全程不鸟曹操。

    曹操临出门之时,最后还回头问她,让她跟自己回去。

    曹操也算是性子比较高傲的了,何曾见过他这般好脾气过?

    作为对比,当时已经生了曹丕、曹植的卞夫人。

    她曾找曹操,想给自己的弟弟要个官做。

    结果曹操十分不给面子,直接骂道:

    “他能做我曹操的小舅子,已经是莫大的荣幸了。”

    “你平日私下里给他的钱还少吗?”

    “赶紧滚!”

    什么叫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就叫典型的对比产生美。

    初恋才是永远的白月光。

    由此可以看出,丁氏一族在曹营的影响力。

    夏侯渊作为曹操的连襟兄弟,不单单意味着他的崇高地位。

    更是曹操要重点培养的宗室武将二号人物。

    对此,曹操又命李典、乐进各将兵三千人。

    分别前往南宫、堂阳驻守,随时准备策应夏侯渊。

    砸资源造星嘛,这也是曹操的常规操作了。

    历史上的曹操,是给夏侯渊配了张郃、徐晃让他刷战绩。

    这个位面没有张郃、徐晃,曹操便给他李典、乐进。

    然后又亲笔书信一封,写给夏侯渊。

    夏侯渊在馆陶得曹操书,其书略曰:

    “为将当有怯弱之时,不可独恃勇也。”

    “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

    “只知任勇,一匹夫敌耳。”

    意思就是劝夏侯渊要小心,不能只凭借武勇,多用智计。

    毕竟郭嘉才说了夏侯渊没脑子,而且鲁莽冲动。

    这样的人只适合做将才,不适合做帅才。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操眼下也顾不得许多。

    只能通过再三叮嘱的方式,劝夏侯渊小心。

    夏侯渊览毕大喜,打发使者回讫,又与路招、朱灵商议道:

    “今魏公率大兵驻于邺都,以讨刘备。”

    “吾与汝等久守此地,岂能建功立业?”

    “来日吾率兵出战,务要生擒黄忠,好为魏公建得首功。”

    朱灵劝谏道:

    “适才魏公才在书信中言道,劝将军多要小心。”

    “况黄忠为齐军先锋之将,必有勇力。”

    “以刘备之韬略,李翊之筹谋,敢使此辈来战将军。”

    “足见才能不小,将军切要小心,不可轻敌。”

    此时的黄忠名声肯定是比不上齐国其他将领的。

    毕竟关羽、张飞这些人本身是元从,地位高,入队早。

    自然得到展现的机会也就多。

    机会一多,功绩跟着变多,地位随之水涨船高。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朱灵劝完,路招也劝。

    夏侯渊却道:

    “公等何太怯敌也?”

    “似这般涨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

    “叫别人建了功劳,吾与汝等有何颜面回见魏公耶?”

    “那黄忠不过是一年近六旬的老卒,倘惧此辈。”

    “必为人耻笑!”

    遂不听二将之言,让两人守好馆陶。

    他自率一军出击,去战黄忠。

    大战之前,夏侯渊对众将士进行喊话动员:

    “齐将欺我魏将多年,渊恨之久矣。”

    “今日总算得偿所愿,可以堂堂正正与齐兵在河北一较高下。”

    “吾今日非要打破齐兵不可战胜之神话不可。”

    “公等敢不敢随我去!”

    众将士哪里敢喊不敢?

    皆呼:“愿随将军去!”

    夏侯渊大喜,便问:

    “谁敢出哨诱敌?”

    一将应声而出:“小将愿往!”

    众视之,乃夏侯渊长子夏侯衡也。

    时年十五岁。

    所谓上阵父子兵,如今国难当头,夏侯衡自然也是随着父亲来前线参战。

    夏侯渊便道:

    “汝领一支军去,迎战黄忠。”

    “无须死战,宜输不宜胜。”

    “只管将他诱来,吾自有计胜他。”

    夏侯衡即领了军令,率三千人马,前往清渊处下寨拒敌。

    却说黄忠与徐庶引军来馆陶处挑战,使人搦夏侯渊来战,夏侯渊坚守不出。

    黄忠便与徐庶商议:

    “夏侯渊既不肯出战,吾待用神臂营强攻如何?”

    神臂营是黄忠麾下部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