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世事虽变,主公犹是主公,翊亦犹是翊

    第257章 世事虽变,主公犹是主公,翊亦犹是翊 (第3/3页)

。”

    “……善哉!公达之言,吾当铭心。”

    “世事虽变,主公犹是主公,翊亦犹是翊。”

    “愿他日风云变幻,你我仍保此真性。”

    话落,李翊亲切地锤了锤荀攸的胸口。

    两人皆笑,李翊心中亦是释怀。

    “公达说得对,眼下还是专注于目前战事罢。”

    “不知丞相以为,曹操失了夏侯渊,清河大败之后,当以何策应我齐师?”

    “目今魏逆精锐已失,我料其不敢在正面相抗。”

    “只是曹操曹操在魏地设下多处防御重镇,又屯有大兵。”

    “倘若我师强攻,当多费年月。”

    哦?

    荀攸眉梢一扬,“听丞相,已有主意?”

    李翊笑道:

    “为今之计,还须云长出力。”

    如今河北战场,李翊军已经取得了全面优势。

    夺取曹操的河北领土,只是时间问题。

    此前清河大捷歼灭了曹操的有生力量,使得曹操失去了出击的主动权。

    但他手中依然有军队可以作为守御本土之需。

    现在要做的,就是好指望关羽的南方军团,进一步歼灭曹操在南方的主力。

    如此一来,对曹操而言就是一个选择题。

    是用手中现有的军力,保北方还是保南方?

    毕竟南方军团一旦失败,就注定曹操要失去一块核心地盘。

    北方是曹操的政治中心,肯定是他要力保的对象。

    可汝南又是天下第二大郡,是曹操深耕多年的富地。

    同时还是,曹操重要的粮仓。

    不知曹操舍不舍得放弃富庶的汝南。

    当然了,如果非要二选一的话。

    冀州肯定比汝南更重要。

    但从战略角度分析,

    汝南是连接荆州的门户。

    此前刘备的领土,是没有跟荆州接壤的。

    一旦使刘备得了汝南,他就可以将自己的势力范围拓展向荆州。

    除河南、河北之外,荆州便是第三个兵家必争之地。

    得了荆州,就可以同时挟制益州、扬州。

    到那个时候,想要抑制刘备,真的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当然了,保冀州亦或是保汝南,乃是两杯毒酒。

    将由曹操去选择,到底是喝哪一杯。

    “……唔。”

    李翊忽然伸手摸了摸额头,适才似乎被什么东西点了一下。

    伸出手,感受着雨水在掌中滴落。

    “……似乎下雨了。”

    “……是啊,如今正是夏末秋初,雨季连绵之时。”

    荀攸望着乌云密布的长空,幽幽感慨:

    “吾北方干燥少水,尚且如此多雨。”

    “只怕南方更是要大雨倾盆,洪水滔天了。”

    李翊闻言,又问:

    “陈元龙的水军,是否已自淮南北上了?”

    荀攸点了点头,应声答:

    “……听人说,陈元龙已经率水师北上了。”

    “汝南多水,万一涨水,关将军应该也能应付得过来。”

    荀攸只道李翊问舟师问题,是担心汝南涨水,影响行军作战。

    而李翊却忍俊不禁地说道:

    “……今年的雨比往年来的大上许多。”

    “我以为云长在汝南,必破曹仁、于禁。”

    “哦?”荀攸来了兴致,“公何以见得?”

    曹仁是曹操宗室武将的前三,而于禁则是外姓武将的第一。

    足见曹操对汝南战事的极为重视。

    “我军在河北已取得先机,关将军在汝南必不为河北掣肘。”

    “关将军在南方的军力,足有八万人众。”

    “可直接投入战场前线的,少说三万人众。”

    “如此兵力,当收汝南矣。”

    李翊为荀攸分析,荀攸颔首,对李翊的看法表示认同。

    眼下,就看曹操如何出招应对南北战事了。

    说曹操,转向曹营。

    曹操自清河大败以后,收兵退回了清河以北。

    缩在城里,不敢再主动出击了。

    他必须保全剩下的有生力量,再有差池,河北之地就真的保不住了。

    “眼下汝南战事,进展的如何了?”

    曹操揉了揉太阳穴,眉头紧皱,问身旁从事。

    左右人答:

    “曹仁将军与关羽交战数场,互有胜负,但……”

    “但是什么?”

    曹操最烦别人说话说一半,不耐烦地催促道。

    “但是关羽得了陈元龙的水军,已经占据了淮水。”

    “曹仁将军唯恐被关羽困死,只得退守新城,等待于禁将军的援军到来以后。”

    “再另做打算。”

    新城濒临淮水,是汝南最为坚固的城池。

    多一面临水,便意味着少一面城墙需要守御。

    可也正因为如此,才需要去争夺淮水的制水权。

    谁掌握了制水权,谁就掌握了汝南的航运交通枢纽。

    关羽夺取了淮水以后,就意味着他能够沿着这条河,在任何地方投入他想要投入的兵力。

    所以失去淮水,就等于失去主动。

    曹仁与关羽争夺淮水失败,就意味着他接下来只能缩在城里挨打。

    慢慢等候时变。

    “……哼,既失淮水,何得言互有胜负?”

    曹操愤怒地拍了拍桌案。

    可转念一想,刘备的水军确实比自己厉害。

    虽然两人是同时得到的淮南,但刘备发展水军的时间要比自己早上许多。

    并且也比自己更加重视水军。

    不仅设置了造船司,还在建船初期,找刘景升购置了大量的现船。

    起初,曹操并不舍得花这么多钱去建造水师。

    因为水军的训练花费很高,但收益很低。

    尤其是在北方,几乎用不上。

    比起水军,曹操更重视陆军。

    所以当刘备顶着陆军的巨大开销之后,仍然咬着牙,发展水军。

    让曹操初时只以冷眼旁观。

    时至今日,曹操才感慨发展水军的重要性。

    现在临时抱佛脚也来不及了,于是便问:

    “刘景升呢?”

    “可否让他出兵,自灌水北上,助孤破关羽?”

    曹操也不指望刘表出多少兵了,就盼他能够出几条船。

    帮自己夺回淮水的制水权,免得自己那么被动。

    “……这,楚公说,目今江东孙氏,切断了长江水路。”

    “孙权命周瑜屯兵于鄂口,周瑜挡在那里。”

    “楚公的江夏水军,突破不得。”

    “恐无法配合曹仁将军,夺回淮水了。”

    嘶……

    曹操深吸一口气,两手捂着脑袋,直抓耳挠腮。

    他一生中,还从未像现在这样焦头烂额过。

    “……不可,不可。”

    曹操望着地图,喃喃自语。

    左右人皆问什么不可。

    良久,曹操缓缓道:

    “汝南绝不可失!”

    “如今孤在河北,战事不利。”

    “唯有指望曹仁为孤在汝南破局,扭转战场形势。”

    “倘关羽兵败,刘备必发兵救汝南,则我河北之困局立解矣。”

    “倘曹仁兵败,非但汝南不能保。”

    “刘备必定再无顾忌,全心全意攻打河北。”

    “届时,河北、汝南尽失。”

    “孤在河北,势将无能为也。”

    “又何谈与刘备争夺天下?”

    曹操蹙起眼眸,对当前局势看得非常清楚。

    左右人却对汝南战场,持悲观态度,纷纷说道:

    “目今关羽夺了淮水,曹仁将军困守新城。”

    “何谈破局南方?”

    曹操冷哼一声,恨恨道:

    “颓势不过一时,待于禁三万大军赶赴汝南之后,新城之围必解。”

    “届时不假楚人水师之力,照样夺回淮水。”

    “又何谈不能破南方之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