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刘备已非昔日那个阿备,关羽仍是那个关羽

    第260章 刘备已非昔日那个阿备,关羽仍是那个关羽 (第3/3页)

  小声谓众人说道:

    “某非是跪关羽,只是不忍众兄弟替我受罪罢了。”

    话落,怏怏地朝关羽一拱手:

    “……末将知罪,请关将军责罚!”

    甘宁天性粗暴好杀,桀骜不驯。

    历史上的他,莫说经常违背对吕蒙的承诺。

    即便是孙权的命令,甘宁都经常违反。

    但甘宁这个人又非常讲义气。

    他本身是巴郡的土豪,即便后来当了水贼。

    也要让自己的小弟都披上华丽的文绣。

    行走江湖多年,甘宁的行事风格就是:

    ——赢要一起狂,输要一起扛。

    他虽然出身富贵,但骨子里也同样蔑视权贵。

    很讨厌别人仗着身份来压自己。

    比如孙皎作为宗室武将,就曾跟甘宁发生过节。

    当时的人都劝甘宁跟他道歉,说人家是孙权的宗室。

    但甘宁却认为,

    大臣都应该是平等的,即便孙皎是宗亲也不行。

    遇上明主就应该竭力报答,而不是因世俗而委曲求全。

    正因为甘宁特立独行的性格,孙权便让孙皎给他甘宁道歉。

    甘宁这人也不记仇,反倒和孙皎成为了好朋友。

    关羽是刘备的手足兄弟,甘宁潜意识里便对他有所抵触。

    尤其他作为外来将,抢了陈登的南线指挥权。

    甘宁对此感到不忿,但他知道刘备为什么要这样做。

    平定南方是一件大功。

    如果交给陈登来打,到时候不管是陈登、还是他们这帮淮南武将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晋升。

    但显然刘备不希望淮南武将太过强势。

    所以派了关羽假节,来督护陈登及淮南众将。

    如此一来,一旦赢了,首功之臣就会是关羽。

    陈登及淮南众将永远只能是二号功臣,甚至三号功臣了。

    将来论功行赏的时候,关羽分走了大头。

    剩下的小头平摊到众将身上,也就掀不起多大风浪了。

    而关羽又是刘备的绝对拥趸,封多大的官儿刘备都信任他。

    对于刘备有意打压淮南众将的行为,甘宁虽有不满,但也能理解。

    毕竟连李丞相的河北武将都被打压了,人家李相都没说什么。

    何况是陈征南呢?

    这事儿大伙心里明白就行了。

    见甘宁主动认错,众将士又帮着求情。

    关羽这才神色稍缓,沉吟良久后,捋须说道:

    “……罢,不看在李相面子上,今日之事绝不可就此善了。”

    众淮南将面面相觑,暗想看在李相面子上是什么意思?

    难道我们这么多人给你跪着,就没面子了是吗?

    陈征南都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你还搁这李相。

    李相现在在哪呢。

    李相现在在河北呢!

    关羽的话还在继续:

    “诸君当以甘宁为鉴,若再虐俘,军法不容!”

    复又一指甘宁,厉声诫道:

    “今且记汝一罪,待汝南平定,再行论处!”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愣。

    暗想这事儿难道还没翻篇吗?

    以蒋钦、周泰、徐盛为首的众淮南将,相顾皆面有愠色。

    蒋钦阴扯周泰袖口,低语说道:

    “吾等皆已折节求情,何故犹不依不饶?”

    周泰按刀冷笑:

    “河北人自恃功高,视我江淮子弟如刍狗耳!”

    蒋钦叹道:

    “关羽是齐王的手足兄弟,齐王必然厚他。”

    徐盛则目送关羽远去的背影,喃喃说道:

    “关羽今日如此不留余地,他日恐无相见之欢矣……”

    ……

    是夜,夜风忽起。

    吹散帐前余烬,众将的影子在地上支离破碎。

    蒋钦、周泰、徐盛、甘宁等将,共聚在一处。

    诣往征南将军陈登大营处,具陈关羽今日之状。

    “……陈征南,关云长如此轻慢我淮南将士。”

    “若是我等忍气吞声,日后谁会复重我淮南人?”

    “齐王必轻我等,不以我为厚。”

    蒋钦愤然说道。

    徐盛颔首,蹙眉道:

    “……我等为齐王在淮南镇守十年,使吴寇、楚贼不敢轻犯。”

    “今又同为国家讨魏贼,关羽却因一贼裔,当众折辱于我等。”

    “长此下去,人人皆道淮南将领善欺。”

    “若是我等忍让一时,将来有何颜面去见齐国其他将领。”

    “陈征南切不可在此事上,一忍再忍。”

    周泰按剑附和:

    “依我之见,不如直诣齐王,备言此事。”

    “正因关羽乃王手足兄弟,齐王必不会徇私,当为我等做主。”

    陈登也知道众人是有备而来。

    显然大伙儿都因为白天的事感到愤慨,觉得关羽太过盛气凌人了。

    他们在关羽面前,虽然算是小弟。

    但小弟自己也是有小弟的。

    自己麾下的部曲,平日多么多么敬重自己。

    然后白天被劈头盖脸骂一顿,你还不敢还嘴。

    老大的威严滤镜,直接碎了一地。

    至于提到的直面齐王,陈登却摇了摇头,否决了这个提议。

    “为一孺子之死而讼于王前,是自示器小也。”

    “况此之事,我等本不占理。”

    “纵然大王知晓,又能如何决断?”

    别给领导出一个领导解决不了的难题,这是职场的基本潜规则。

    正因为陈登清楚,他与关羽皆位高权重。

    是齐王倚重的封疆大吏,才不敢将此事闹大。

    试想,当你的两个重臣到你面前来吵架。

    起因还是一件可以轻松化解的小事时。

    刘备会怎么想?

    这不是给他出难题吗?

    我要是帮关羽,那人们都说我这个齐王偏袒兄弟。

    以后谁还敢为我尽忠效力?

    我要是帮陈登,可问题是人关羽也没做错啥呀。

    我这不成了曲直不明了吗?

    最有可能的结果,就是各打五十大板。

    真闹到这个地步,你说又是何必呢?

    要是传出去,这事儿也挺丢人的。

    甘宁拍案而起:

    “难不成陈征南忍见袍泽兄弟,受辱至此乎?”

    陈登沉吟良久,忽抚须笑,道:

    “公等勿忧,吾有一良策,可解决此事。”

    众人忙问是何策。

    “李丞相素与吾亲善,今又位极人臣。”

    “齐王信之,关羽敬之。”

    “此事唯有请他出面裁断,方可善了。”

    众人大喜,纷纷道:

    “陈征南说的对,此事非李丞相不能善了也!”

    众淮南将都是见过李翊,且短暂与他共事过的。

    李翊就是个标准的职场动物。

    他不会像关羽那样,有什么说什么。

    说话总是说一半留一半,因为言多必失。

    不管在什么场合,他都会顾及手下人面子。

    手下人犯了错,也都是通过敲打的方式提醒。

    而不是像关羽那样,直接威胁警告,说我之后肯定要治你的罪。

    虽然一起共事的时间不长,可众人都十分敬重李翊。

    可惜李翊去了北方,要不然大伙儿真想在李翊手下打工。

    有李翊照着,今日又岂会因为杀了一个俘虏,而被当众劈头盖脸的责骂?

    “如果李相肯出面斡旋此事,再好不过。”

    众人纷纷道。

    陈登颔首,道:

    “……好,待我书信一封,送往河北去。”

    “这期间公等宜各司其职,切勿因今日之事误了公事。”

    众人齐齐拱手:

    “我等明白,此事惟望陈征南做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