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曹操:只要曹仁坚持住,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第262章 曹操:只要曹仁坚持住,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第2/3页)

 魏公在未来的谈判中,只会更加被动。

    听完满宠的分析,曹仁这才冷静下来。

    “……伯宁言之有理。”

    曹仁当即命人将船只收回。

    又亲自登城,去望城下之水。

    果然发现水势已不如前两日,只要再等一段时间。

    大水就会退去,关羽的淮南水军也发挥不出什么优势来。

    “……嗯。”

    曹仁眉头蹙起,又问满宠道:

    “照此下去,大水不出一旬,便会退去。”

    “可饶是如此,于禁七军被俘,我等已无后援。”

    “魏公只恐也无法从河北调派更多援军过来。”

    “新城之危,恐怕仍是不易解。”

    满宠乃有条不紊地为曹仁解释说道:

    “今战事胶着,两疲俱伤。”

    “和议之事,势在必行,惟待时耳。”

    “然齐国方面,实急于我等。”

    “哦?”曹仁眉梢一扬,“君何以见得?”

    “夫赤足者不畏履,魏既大败,复败何惧?”

    “齐则汲汲欲化胜为利,如商贾之速售然。”

    “关羽虽虏于禁七军,然三万降卒日耗粮千斛,实为齐后勤大患。”

    “故刘备之盼和,犹旱苗望雨,急于我等,必先遣使至魏。”

    满宠的思路很清奇,他认为魏国已经被打败了。

    所谓虱子多了,不怕痒。

    继续败下去,也不会比现在的情况糟糕多少。

    反倒是齐国方面,急切的想要转化胜利果实。

    尤其于禁那三万人吃马喂的俘虏,

    虽然是谈判中的重要筹码,却也成了齐国方面的后勤负担。

    刘备巴不得早点和谈,甩掉这三万人的包袱。

    满宠也是吃准了齐国高层,都没有坑杀俘虏的习惯。

    刘备这个齐王自不用说。

    前线总指挥关羽爱护士卒,更不会杀这些俘虏了。

    至于丞相李翊,他向来信奉生产力,重视人力。

    一切减少人口的行为,他都反对。

    满宠正是吃准了齐国这一点,认为可以辩证地看待七军被俘的问题。

    于我军而言,是重创不假。

    可于齐国方面,又何尝不是一个难以甩掉的包袱呢?

    刘备常常挂在嘴边说的:

    “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

    “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

    刘备可不会像曹操那样,给俘虏们扣一个“假投降”的帽子,然后尽数坑杀了。

    但是直接招降他们,也是不现实的。

    因为这些降兵的家眷都在魏国,尤其是高级军官们。

    不论是高堂父母,亦或妻子小孩,俱在国内。

    投降了不单单是跟亲人永别,更有可能会害死全家。

    毕竟曹操不是刘备,投降了还有可能善待你的家属。

    老曹肯定是要应杀尽杀的。

    当然,这种手段也很正常。

    哪有不留人质在国内的,不然你不随便潜逃出国吗?

    所以这三万俘虏不好处理,刘备希望赶快还给魏国。

    继续打下去,齐国也占不到什么便宜了。

    满宠认为,刘备之所以咬着牙坚持,托着不和谈。

    就是想看看能不能把新城给一并拿下。

    如果拿下新城,曹仁等众再被俘虏。

    那曹操是真要放大血了。

    所以他们只要坚持下去,顶住关羽的攻势,帮老曹争取时间。

    刘备肯定会先提出和谈的。

    曹仁大悟,乃拱手称谢满宠:

    “非伯宁之教,几误大事!”

    于是命人取白马一匹上城,聚集众将在一处。

    然后指白马立誓:

    “我知诸位皆想着弃城逃生。”

    “然吾奉魏公命,前来保守此城。”

    “岂可弃去?”

    “今但有再言弃城而去者,立斩!”

    话落,命人将白马杀了。

    士卒依命,将白马推入水中淹死。

    众将士见此,皆被曹仁的决心所打动,纷纷拱手道:

    “将军如此深明大义,我等愿效死力!”

    “为将军据守,保住新城!”

    有时候就是这样,

    可能一个团体中众人各怀心思,但一旦遇到了万分紧急的情况。

    领头人只需站出来振臂一呼,所有人都会抛弃旧怨,拧成一股绳。

    相反,大顺风的时候内部矛盾才是最严重的时候。

    因为胜利了就要分蛋糕了,蛋糕分布不均,难免引得众人不满。

    这就是人性。

    曹仁见众将士皆已沆瀣一气,大喜过望。

    既叫人在城上设弓弩数百张,命军士昼夜防护,不可松懈。

    又动员城中老幼居民,担土石填塞城垣。

    旬日之内,水势渐退。

    这边关羽也总算打扫完了战场,安顿好了军民百姓。

    留了一部兵守安阳,自率剩余军马,来克新城。

    这关公自擒魏将于禁之后,可谓威震天下,无不惊骇。

    今日仗着顺分之势,关公亦是志得意满。

    先把新城四面围了,然后亲自到前头领兵,要来攻城。

    关公径直奔至东门,立马扬鞭,指而问道:

    “汝等鼠辈,见吾到此。”

    “不早来降,更待何时?”

    正言语间,曹仁在敌楼上,见关公身上止披掩心甲,斜袒着绿袍。

    暗忖:“关羽如此傲慢,我早叫人再次伏有弓弩手。”

    “若将之射死在这里,战场形势必然逆转。”

    于是,急召五百弓弩手,一齐放箭。

    城上登时箭矢如雨,淅沥沥落下。

    关羽见此,急掣马回奔本阵。

    回奔时,右臂为一流矢所中。

    关羽面不改色,以口衔矢,将箭拔出。

    等曹仁率军杀出城来时,关羽已经归寨了。

    曹仁气得将弓把摔落在地,只得退回城中去。

    眼下也是浪不得的。

    关羽退回寨中,众将皆来看望。

    关羽便道:

    “大丈夫纵横天下,何惧刀枪斧箭?”

    “今日不过被一流矢所中,岂可误我军中大事?”

    遂命赵云率本部军马,前去攻打新城。

    陈登在旁侧,谏道:

    “目今大水已退,曹仁并未弃城。”

    “我白日观新城时,见城头守备森严,军民上下一心。”

    “足见曹仁已做足准备,专待我军来攻。”

    “不若先退回徐州,别待商议。”

    掘开淮水,有两个战略目的。

    第一个,就是拿大水当攻城锤,轰开安阳城门。

    可以说,第一个战略目标圆满完成。

    安阳城被毁,于禁七军受降。

    第二个战略目的,就是通过安阳战事,震慑曹仁所在的新城守军。

    只有曹仁等人害怕了,弃城而走。

    那么南征军便能够不费吹灰之力的将新城给收入囊中。

    汝南战事也宣告着完全胜利。

    但就目前来看,第二个战略目标并未实现。

    曹仁不仅没有被吓走,反倒是修筑城防,团结众将。

    拼死守卫城池。

    既然目的没有达成,陈登便建议先收取眼前的战果,退回徐州再作商议。

    关羽闻言大怒,叱道:

    “吾取新城,只在目前。”

    “取了新城,即当长驱大进,径到颍川。”

    “剿灭曹贼,以安汉室。”

    “曹仁不过一守户之犬,岂吾敌手耶?”

    “汝等再敢以此惑言,慢吾军心,以军法论处!”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大伙儿都没想到,关羽居然想趁着此次大胜,直取曹操的颍川。

    那里是曹操的核心领地,有重兵把守。

    我们在汝南能取得这样的战果已十分不易,及时消化掉这些土地才是上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