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刘备权术之:荆州该给谁?

最新网址:m.yeudusk.com
    第265章 刘备权术之:荆州该给谁? (第1/3页)

    却说刘表背疽发作,病体渐重。

    蔡氏一族,把持朝政,闭塞耳目。

    一时间,楚国上下震动,人心不宁。

    大公子刘琦,唯恐自己为继母蔡夫人所害。

    遂借口守御孙氏为由,趁机逃往了江夏。

    时江夏夏口以南,已经沦陷,俱为孙氏所据。

    刘琦便前往了江夏西陵,趁着黄祖之死,自领江夏太守。

    又采纳了岘山隐士庞德公的建议,向徐州的刘备求援,希望他能够帮自己一把。

    刘琦挥毫落笔,亲自蜡封,交予心腹之人。

    命他扮作商旅,星夜兼程送往徐州。

    临行前再三叮嘱:

    “此信关乎生死,务请足下面呈齐王。”

    “否则你我皆难逃一劫!”

    那使者领了书信,即出了江夏,昼夜伏行。

    唯恐被蔡瑁的兵马巡查捉住。

    行至汝南,将渡淮水时,忽听到铃声响处,遇着一队兵马。

    那兵马领头之人见他,即高呼:

    “且留船,容我盘查!”

    使者无奈,只得驱船靠岸,赔笑说道:

    “……将军,吾等不过是过往客商,只求路过。”

    “烦请您通融些个。”

    话落,取出一锭金子,交给那位领头将军。

    那将军哈哈大笑:

    “目前齐魏两国交战,汝是哪里来的客商,敢从这里经过?”

    “再不说实话,且看我将汝溺毙在这淮水之中。”

    使者硬着头皮答,“不敢欺瞒,确实是客商。”

    那将军闻言大怒,即下令将这名使者,将头摁在河里。

    两名武士即上前将之架起,淹在水中,一连往复三次。

    那使者坚决不肯说。

    将军见此,不怒反笑:

    “……倒是个硬骨头。”

    “且搜他身看看。”

    众人上去搜身,便从这使者身上搜出来了刘琦的亲笔书信。

    将军见启封是荆州的,即破口骂道:

    “目今齐魏交战,楚为魏爪牙,汝尚有胆量来吾齐境耶?”

    “来人,将之溺死在水中。”

    说着,又将书信拆开来看。

    一览书信,这名将军顿时大惊。

    “慢着!把人带回来!”

    那使者方被提到河边,又被拽回。

    将军走至他跟前,以信示道:

    “汝信中所言可是属实?”

    使者知情事已泄,隐瞒无意,只得承认。

    那将军便道:

    “……诶,何不早说。”

    “某便是齐将,汝早早报我,我自有法子带你去见齐王。”

    那使者叹息说道:

    “诚如将军所言,目今两国交战,齐楚交恶。”

    “小人势单力孤,又怎敢轻易泄露真实身份?”

    “况此事干系重大,遇上个无知之人,恐也未必能够善了。”

    “到时候阻我去见齐王之路,小人便有负大公子所托。”

    那将军闻言,忍不住叹道:

    “足下真乃义士也!”

    于是,将他带入了自己的营帐。

    让人送上火炉,又温上热酒,给他暖身。

    使者谢过,又在与这名将军的谈话之中了解到。

    原来将自己擒住的这位将军不是别人,正是淮南军中赫赫有名的折冲校尉——甘宁甘兴霸。

    “……原来将军便是百骑劫魏营的甘兴霸,失敬失敬!”

    使者听闻甘宁之名,即顿首作拜。

    甘宁扶他起身,谓他说道:

    “……实不相瞒,某亦在荆州用事过。”

    “深知刘表、黄祖不是成事之人,故来徐州,投身于齐王麾下。”

    “汝主既是诚心来投,某自当设法,使你见着齐王。”

    那使者闻言大喜,连连拜谢。

    他暗想自己久闻甘宁性格残忍嗜杀,只道他是个有勇无谋的匹夫。

    不想甘宁竟如此通情达理,的确令他感到意外。

    事实上,甘宁是一个极为心细的人。

    或者说是,一个心眼儿多的人。

    眼下劫获了这封书信,甘宁即深夜去造访了征南将军陈登处。

    将刘琦的书信,交给陈登。

    陈登览毕,其书略曰:

    “——齐王千岁。”

    “荆州牧长子刘琦,谨拜书于齐王麾下。”

    “琦本庸才,荷父荫而居长位,然才疏德薄,难当大任。”

    “今荆州暗流汹涌,蔡瑁、张允等辈,外托辅政之名,内怀篡逆之志。”

    “父亲卧病,奸人隔绝内外,更欲加害于琦,以立幼弟刘琮。”

    “琦不得已,暂避江夏,然孤城难守,危如累卵。”

    “千岁乃汉室宗亲,仁义布于四海。”

    “昔年曹操肆虐徐州,千岁力抗强梁。”

    “虽有郯县小挫,而壮志未减,琦佩服之至。”

    ”琦尝怀壮志,以望能成千岁之王业。”

    “奈何自知才德不足,力有不逮。”

    “今琦困顿,敢请千岁念在同宗之谊,伸以援手。”

    “若得殿下提兵相助,共襄荆州,琦愿倾心相托,绝不负义!”

    “荆州带甲十万,沃野千里,北拒曹操,东联吴会。”

    “若千岁不弃,琦愿以江夏为基,共图大业。”

    “琦虽不才,亦知‘唇亡齿寒’之理。”

    “今荆州外有强敌,内有内忧,早晚为他人所乘。”

    “琦深信千岁必不忍见汉室同宗,沦于奸人之手。”

    “倘蒙垂怜,愿效犬马之劳。”

    “书不尽言,惟望赐复。”

    “荆州刘琦,顿首再拜。”

    “建安十一年,秋。”

    刘琦这封书信可谓是掏心掏肺,句句实言。

    所谓真诚才是人迹交往的唯一必杀技。

    似乎老刘家都明白这个道理。

    刘琦也不例外,他甚至毫不掩饰的表示了自己想要像刘备那样成就王业。

    这既展示了自己的真诚,又间接拍了刘备的马匹,说您是我的偶像。

    然后又言简意赅的讲清楚了,荆州目前是个啥情况。

    以及我为什么要来求你,并且张口闭口都是讲的同宗之谊。

    反复强调是“我”求你来的。

    这一点很重要。

    凡事都讲究个师出有名。

    齐国跟楚国虽然有些恩怨,但并没有太多正当理由相互攻伐。

    尤其刘备与刘表还是同宗兄弟。

    现在刘表病重,你刘备要是敢去打荆州。

    人们不仅要说你夺同宗基业,更要说你是趁人之危。

    此行为为人所不齿,刘备不会这样做。

    可刘琦却非常高情商地表示,是他这个荆州牧长公子,来请自己这位同宗叔叔过来帮忙的。

    先套近乎攀亲戚,然后说这是我们自己的家事。

    就算皇叔您来了,别人也说不了什么。

    可以说,刘琦这封书信,水平极高。

    几乎预判了刘备可能产生犹豫的一切难点。

    路都给你铺好了,就等皇叔您来了!

    陈登观书毕,拍案叫绝:

    “……善,善,大善!”

    “兴霸,汝可真是立有一大功啊!”

    陈登高兴地握紧书信,来回踱步。

    “此真天赐良机,可助我大齐吞江南之地!”

    历史上的陈登,仅据有广陵一地,便想着要吞并整个江南。

    如今的陈登,拥有整个淮南,他早就不止一次的上书刘备。

    请求他允许自己发兵,攻打荆州。

    但刘备每次都用各种理由推托。

    诶,你看我们现在正在讨二袁儿,还指望你淮南出兵出粮呢。

    诶,你看郯侯在征辽东呢,这事儿缓一缓吧。

    诶,你看我们国家正在重点开发幽燕,搞经济特区呢。

    你淮南还是拿点钱出来填幽燕的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eudu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