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周瑜:李翊若不来,荆州势在必得。其若来,则不为吾主所有也

    第267章 周瑜:李翊若不来,荆州势在必得。其若来,则不为吾主所有也 (第2/3页)

 只是先问众人道:

    “魏国尚能动员多少人马?”

    面对垂询,程昱立刻汇报说道:

    “经过月余筹备,我国目今在兖豫可集结动员五万人马左右。”

    “关中有钟繇在,足以守备韩遂。”

    “山阳等地,留有两万人马,足以防备刘备。”

    曹操的地盘虽然萎缩了,但兵马并没有减少。

    主要是因为此前割地时,齐国将此前俘虏的三万七军还了回来。

    而曹操也能够养得起这些兵。

    虽然失去了河北大部分领土,但他最核心最发达的地区,其实还是颍川一带。

    此前在颍川用枣祗屯田,已经打好了基础。

    另外,

    此前说过,曹操的军费开支比重一直很高。

    他的征兵是带有强制性的,即便激起地方叛乱,也是能够用武力给强行镇压下去的。

    河北战事虽然不利,但曹操依然有翻盘的机会。

    那就是夺下荆州!

    目前主要能带兵的将领,依然有曹仁、曹洪、夏侯惇等宗室。

    外姓中于禁的降叛可以说令曹操失望无比。

    但眼下南方局势紧迫,他也来不及处置于禁。

    仍然可以用李典、乐进、吕虔等外姓将领。

    后起之秀中,也有郭淮、曹真、曹休等青年才俊。

    可以说,曹操手上能打的好牌依然很多。

    接下来的军事外交行动中,他绝对不能再犯错误!

    “……咳……咳……”

    “听江南的细作传报,刘表染了背疽,身子每况愈下。”

    郭嘉咳嗽两声,将自己打探的情报一一向曹操说明。

    “如今的襄阳,蔡瑁、张允狼狈为奸,管制内外军事。”

    “其后妻蔡氏,又控制刘表内室,使之不闻窗外之事,”

    “……哈哈……可叹刘表一世枭雄,竟落得如此下场。”

    “……咳咳……”

    由于过于激动,郭嘉猛烈地咳嗽了几声。

    曹操紧锁的眉头,稍稍舒缓。

    倘若刘表当真病重,那倒的确是一个夺取荆州的大好时机。

    没有人比我曹操更懂荆州!

    他知道,荆州虽看起来拧成了一股绳。

    但完全是靠着刘表这根弦绷着的,一旦刘表死去。

    这绳索也会应声而断。

    曹操的判断,并非危言耸听。

    历史上,曹操南下之时。

    当时号称天下前三势力的荆州,便展开了是否投降曹操的讨论。

    而新上任的老板兼CEO,刘琮竟对手下人说:

    “今与诸君据全楚之地,守先君之业以观天下,何为不可乎?”

    从这句话里,便能看出刘琮的地位有多么卑微。

    在如此重大的原则性问题上,刘琮居然只能弱弱的说一句。

    现在我们大家一起运营着公司,守护着我那老爹的资产。

    投了是不是有点可惜?

    你说刘琮这是性格软吗?

    确实有这个原因。

    不过,刘琮要是手上枪杆子硬,想软下去也难呐。

    他作为一个次子,能被荆州士大夫拥戴。

    就是荆州豪族们觉得刘琮好拿捏。

    就跟当年兖州士人想迎吕布进来是一个道理。

    空有武力没有脑子,这种人简直是士人豪族的理想州牧人选。

    虽然刘琮连武力都没有,但他的舅舅蔡瑁有。

    既然蔡瑁想扶持刘琮上位,大家也没必要着急反对。

    曹操凝视荆州地图不语,思量着到底该如何与刘备争夺荆州。

    忽见司马懿自末席起身,执麈尾指襄阳:

    “明公勿忧,刘景升家中正有一把利刃可以借用。”

    “君莫非是言襄阳蔡氏乎?”

    郭嘉在一旁问。

    “正是蔡氏。”

    司马懿点头,轻声笑道:

    “蔡夫人欲废长立幼,蔡瑁掌南郡水军。”

    “今长公子刘琦为避祸,逃亡江夏,引刘备为援。”

    “蔡氏岂不更需要明公这把快刀?”

    说着以麈尾划江而过,“到时候,魏公只需许以刘琮嗣位,蔡瑁必献水寨!”

    任谁都看得出来,刘琦已经投靠刘备了。

    如此一来,蔡瑁等人就天然的成了刘备的对立面。

    如今的蔡氏一族,也迫切需要一个强大的外援,才能保障刘琮上位的顺遂。

    而曹操也迫切需要一个能帮助自己在荆州站稳脚跟的盟友。

    双方利益一致,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奉孝怎么看?”

    虽然司马懿所献之策乃是良谋,可曹操始终是不喜欢他,对他有所防备。

    明明心中也决定采纳这项计策,却还要问一遍郭嘉的意见。

    只要郭嘉站出来也表示同意,并简短分析两句。

    曹操便能借这个机会,表扬郭嘉,从而把这项功劳按在郭嘉头上。

    郭嘉与曹操也算颇有默契,当即出声表示:

    “在下以为,此下江南,当以施恩笼络为主。”

    “今刘琦已降刘备,刘琮虽有蔡氏为辅,纵非刘备敌手,孤掌难鸣。”

    “倘不得朝廷支持,纵有刘表遗命在,刘琮也难以坐上荆州牧之位。”

    因为现在的陈地朝廷,是被曹刘两家给一起控制的。

    刘琦已经投了刘备,你蔡氏要是敢扶刘琮上位的话。

    刘备到时候直接就给你扣一个破坏礼法,废长立幼的罪名。

    然后再上表朝廷,表奏刘琦为荆州牧。

    足下又该如何应对?

    所以,蔡氏一族也是非常需要朝廷支持的。

    那么曹刘两家中,只剩下曹操这家可供选择了。

    “魏公可一面着手南下江南一事。”

    “一面先遣人至襄阳,秘密联络蔡氏。”

    “许其在刘表亡故以后,表刘琮为荆州牧。”

    “刘琮年幼不知兵,明公只须稍加运作,荆北自为我大魏所有也。”

    善!

    曹操连连颔首。

    “奉孝之言,最合孤意。”

    “只有能够拿下荆州,让刘琮这豚犬小儿做一回荆州牧又有何妨?”

    “此事宜当速行,不可拖延。”

    嘶……

    曹丕深吸一口气,暗忖此计明明是司马懿率先提出来的。

    父亲为何只表扬郭嘉,而对司马懿只字不提。

    他正打算出列开言,为司马懿鸣不平。

    司马懿赶忙攥住他的衣袂,冲曹丕摇了摇头。

    “……仲达,父亲为何如此待你?”

    司马懿只是淡淡地摇了摇头,平静地回复说道:

    “只有我恭谨做事,时日一长,魏公早晚会明白我的忠心。”

    主簿杨修远远望见两人在那里窃窃私语。

    忍不住对身旁的曹植说道:

    “……公子,你看那边。”

    曹植目光看去,见哥哥真正和司马聊着什么。

    杨修冷嘲热讽说道:

    “此必是二人不满魏公之安排。”

    曹植闻言一惊,忙问:

    “德祖何以见得?”

    杨修嘴角微微翘起,得意地笑道:

    “魏公尝言,司马懿鹰视狼顾,不可付与兵权,付之必为患。”

    “然丕公子并不以为意,仍旧与之来往密切。”

    “公子,这可是您在魏公面前表现的好机会啊。”

    “此下江南,不妨主动申请前去。”

    “魏公见你如此勤勉,必以你为厚。”

    曹植皱起眉头,有些不情不愿。

    他还约了丁仪一起喝酒,吟诗做赋。

    让他大老远的跑去江南,他还真有些不愿意。

    杨修再三催促,几乎是以手推搡,曹植拗不过他。

    这才不情不愿地被推出来,踉跄起身,酒渍沾襟犹自不觉。

    众官视之,皆屏气凝神,不发一言。

    只见曹植先拱手一揖,随后朗声吟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