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陈光良的人品

    第376章 陈光良的人品 (第3/3页)

光良对于所有的‘海派’来说,那就是一杆‘旗帜’,是大家的风向标。不是陈光良的事业做的有多大,而是那么年来,一直屹立不倒的眼光。

    童润夫点点头,说道:“陈先生对每个人都很好,不仅仅是替他工作的人,很多有钱人谈及他,也是赞誉有加。”

    他现在的薪资,一年可以买一幢楼(这个年代的一幢楼,一层千尺,一般二~五层,6~10万)。

    与此同时,童润夫是香港纺织公会的会长,认识很多纺织企业家,大家谈及陈先生,都是赞誉有加,不仅仅是香港纺织业的开拓者,对同行也是帮助颇多。

    童润夫接着说道:“我当然总经理一来,陈先生基本不问今年赚了多少钱?而是问——出口能增加多少?能解决多少就业问题?香港的纺织品能不能水平更上一层楼?”

    有子女问道:“他作为企业家,不想获得丰厚的利润么?”

    童润夫摇摇头,说:“不太清楚,反正他不太关心这个话题。”

    说不关心利润,难民把人‘圣人化’,但陈先生似乎真就不关心利润——人工成本,新丰纺织最高;和同行竞争,也从不搞打压那一套。

    一众成年子女不由得敬佩起来。

    年前,陈光良和一众老友在告罗士打酒楼聚会,这实际上是一家中式酒楼,只不过是怡和的产业而已。

    聚会的人当中,包括刘鸿生、卢作孚、陈光甫、李铭等,基本都是三十年代就叱咤华夏商界的老人。

    陈光甫和李铭作为曾经的‘近代华夏金融人物’,此时来香港发展,已然是鱼困浅滩。

    为何?

    他们很难融进香港的社会,第一进入太晚,第二不熟悉当地行情,虽然都在香港注册了银行,但如今也就沦落小银行,和平安银行相差巨大。

    曾几何时,平安航运需要仰望沪市商业储蓄银行、浙省实业银行,如今倒是反过来了。

    卢作孚突然提及这个话题:“没想到,留在香港的招商局,全部北归啊!”

    上个月,香港招商局大楼,升起红色的旗帜,震惊海外。

    陈光良其实知道内幕,不过他没有去招商局再挖墙角,哪怕一些船长是他宁波同乡。道理很简单,招商局已经卷入两派斗争,特务都已经参与其中,他再去挖船员,显然是在和国家、地方政府作对了。

    他现在不接触,将来是争取拉拢的对象。

    他要是顽固的反对,将来就算被拉拢,也是个污点。

    前世的董浩云,虽然船队被台岛和美国征用,运输过军用物资什么的,也算是个污点;但毕竟由不得他,他的船队很多都是美国赊账给他的自由轮。

    众人看向陈光良这个招商局前总经理,近代招商局崛起的关键人物,招商局很多人见了陈光良,也得恭恭敬敬打声招呼。

    “总有人为了国家不计个人生死和前途,希望他们能得到好待遇吧!”

    “陈先生,你有忧虑?”

    “未来的事情,谁又说的准呢,我不太了解现在的不过我对苏联的历史,倒是有些了解”

    好吧,多言了!

    事实上今天来参加聚会的,陈光甫和李铭肯定不会北归,会在香港发展,只是发展银行也不会顺利。

    刘鸿生一开始就非常的担忧,如今已经在香港扎根下来。

    至于卢作孚,他本身也在香港犹豫着,前世也是在香港生活了一段时间。至于这一世的选择,不得而知!

    陈光良没有直接劝过,毕竟有时候总有人要付出

    这个春节,陈光良和家人一起度过,感觉到非常幸福。

    他的朋友遍布香港,他的属下家臣更是数量庞大,此时的香港,陈氏家族俨然已经跻身香港第一家族。

    “你们的大哥,已经被哈佛大学录取,你们要以他为榜样。只有自己学到的知识,才是你们自己的;家里的事业和财富,未必就是你们的,我们只会为你们读书买单,想做二世祖、富二代,你们就不要想了。”

    陈光良教育自己的子女和侄子侄女,这叫宣扬‘读书的重要性’。

    “是,父亲/大伯”

    唯一的女儿陈乐怡,大声的说道:“爸爸,如果我们考上名牌大学,你有奖励吗?”

    陈光良笑着和蔼的说道:“你想要什么奖励,先告诉我!”

    陈乐怡毫不犹豫的说道:“我希望爸爸亲自送我去大学!”

    父亲总是很忙,兄弟姐妹又多,她想法就是有一次单独的时光。

    “没问题!你们以后都可以提要求,合理范畴,我都会答应。”

    众人高兴起来。

    随即,陈光良就让大家自己去玩,主打一个‘劳逸结合’——社交、身体,都是人生宝贵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