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报仇,越早越好!

    第211章 报仇,越早越好! (第2/3页)

达成了。

    这块地皮紧邻香江大学,一旦商业广场落成,仅凭香江这所顶尖学府的学生群体,就足以保证项目的繁荣。

    毕竟,香江大学的学生情侣们消费能力不容小觑。

    别看现在的香江大学在校生也不到一万人,可未来,这家大学的在校生,可是能够达到四五万人的。

    再者,上环地区人口稠密,足以为商业广场提供了坚实的客流基础。

    可以说,在这里打造大型商业广场,成功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此外,项目中的写字楼部分,也完全不用担心出租问题,虽然离海岸线有几百米,可这点距离,对于高层大厦来讲,完全不是距离,外面也没有太多高楼的遮掩。

    再加上,未来这里会开通西区海底隧道,交通将会变得更加便利。

    海景写字楼,还能远眺中环、尖沙咀等繁华地段,这样的位置,企业怎可能不感兴趣?

    这里的地理位置优势,实在是太明显了!

    合作初步达成后,郭河年并未急于离去,而是与林浩然继续交谈起来。

    对此,林浩然自然是满心欢喜。

    毕竟,郭河年是南洋商界赫赫有名的巨头,他的人生经历丰富多彩,堪称传奇。

    能与之交流,即便是不能学到什么实质性的经验,光是听听他的故事,也足以让人受益匪浅,听得津津有味。

    “郭叔叔,能聊聊您的过往吗?比如让您历历在目的商战事儿。”林浩然喝了一杯热茶之后,笑着问道。

    郭晓涵虽然没有插嘴,可也一直为郭河年和林浩然泡茶斟茶。

    “谈及让我记忆犹新的商战,十年前那场白糖贸易战不得不提,正是那一战,让我与内地建立了特殊的联系……”郭河年兴致勃勃地向林浩然讲述着他过去的辉煌成就。

    原来,上世纪60年代,郭河年将父亲留下的糖贸易生意发扬光大,成功摘取了“亚洲糖王”的桂冠。

    而郭河年与内地的首次正面交锋,便是在那场白糖贸易战中。

    当时,印尼黄仲涵家族的产业被政府接管,亚洲糖业一时群龙无首。内地外贸部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机遇,以政府为后盾,大量向马来西亚输入食糖,意图长期占据这一市场。

    一时间,满载白糖的货轮从华夏驶来,如潮水般涌入马来西亚市场。

    这一突如其来的攻势让郭河年措手不及,他的白糖因价格劣势而被积压在仓库。

    面对困境,郭河年迅速调整策略,从印度进口白糖,以更低的价格夺回市场份额。

    最终,他成功击败了来自华夏的糖业竞争,巩固了自己糖王的地位,从此在亚洲糖业中独领风骚。

    正是这场白糖贸易战,让华夏政府与郭河年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瞅准时机,创办了马来西亚首家制糖厂,向政府租借大片土地种植甘蔗,并迅速构建起覆盖马来西亚全境的销售网络,形成了“原料—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模式。

    1970年,在世界糖价上涨前夕,他果断在国际市场大量收购白糖并投资白糖期货。

    至此,他已控制了马来西亚80%的原糖市场,并在世界白糖市场中占据了10%的份额

    ……

    林浩然听得津津有味,没想到,郭河年居然还有这样的过往。

    果然,能当首富的人,都不简单啊!

    是他,就做不到。

    郭河年对林浩然分享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