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八章 生存才是大道理

    第六百二十八章 生存才是大道理 (第3/3页)

 “当然不够,还得鼓励技术革新,钢铁厂以前用的是平炉炼钢,后来改成转炉炼钢,这就是革新。”

    早在1957年,国内就开始尝试自主研发转炉技术,1964年,京城石景山钢铁公司,也就是后来的首钢,建成首座30吨氧气顶吹转炉并投产,标志着转炉炼钢技术实现全面国产化。

    到了1972年,更是建成了120吨氧气顶吹转炉,近些年转炉炼钢技术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取代平炉炼钢。

    海城钢铁厂算是走在全国最前面的那一批大型钢铁厂。

    “大伯,要重视人才,还不能只是放在口头上,适当的物质奖励,才能激发创造性。”

    这个年代的人们耻于谈钱,涉及到个人利益总是显得扭扭捏捏的,可要是没有利益的刺激,甭管是积极性,还是创造性,也就无从谈起了。

    人,毕竟还是要过日子的!

    只靠荣誉可填不饱全家人的肚皮。

    李学军这会儿也反应过来了,李天明这些话就是专门为他准备的。

    “天明,你是不是听着啥消息了?”

    最近孙福满已经开始工作交接,李学军自然知道再进一步,就能坐上那个一把手的位置了。

    “孙立和你说的?”

    “大伯,这事还保密啊?”

    一旁的严巧珍也跟着说道:“还保密呢,现在连厂里食堂的耗子都知道了。”

    像海城钢铁厂这样的大国企,厂里权利的过渡,肯定不能是突然发生的。

    “我原先根本没想过。”

    别说一把手的位置,就连现在这个副主任,李学军都没敢奢求。

    能在后勤处采购科的位置上稳稳当当的干到退休,他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现如今要把他推到那个位置上去,他是既紧张,又激动。

    “您现在想也不晚,大伯,现在上面要改革,您将来在钢铁厂也得张罗起来。”

    这不算是投领导所好,应该是紧跟领导的步伐。

    “你说得确实有道理,可一旦动起来的话,牵扯面太广,钢铁厂和电冰箱厂不一样,上万人的大国企,牵一发而动全身,更别说要动人家的饭碗。”

    鼓励技术革新,这个还好说,毕竟和绝大多数人的关系不是很大。

    可生产绩效一旦引入,势必要动一部分人的饭碗,那些原本能安安稳稳过日子的,这下可就混不下去了。

    “既然要改,肯定要触及一部分人的利益,可不改……”

    “不改就等着被市场淘汰!”

    李学军把李天明没说出口的话,给讲了出来。

    未来的市场经济,可没有国家帮着托底。

    改革,势在必行,走在前面的总是能吃到更多的市场红利。

    “那就……动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