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崇祯:为了百姓,要不朕的寿辰还是别办了!
第三百二十九章 崇祯:为了百姓,要不朕的寿辰还是别办了! (第3/3页)
如今他们既然投降了朝廷,那自然便又是他的子民了。
只是这粮食问题确实是一个大问题,要是不尽快解决的话,恐怕这些人也活不了多久了。
想到这里,崇祯只觉得心里沉甸甸的,仿佛压了一块大石头。
片刻之后,崇祯脸色很难看地看向了朱慈烺,声音低沉地问道:
“这件事你准备怎么解决?”
朱慈烺直接说道:
“很简单,孙传庭要粮食就给他粮食,除了粮食之外,棉花和药物也必不可少。”
“总而言之,要什么给什么,尽可能的让更多的百姓存活下来!也让百姓们看到朝廷善待他们的决心!”
他的语气坚定而果断,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自信和担当。
崇祯听到这话连连点头,他觉得朱慈烺说得很有道理,现在这个时候,陕西河南的民心还是很重要的。
随后他又突然想到了什么,然后继续说道:
“对了,如今西北发生了这种事情,要不这次朕的寿宴还是不要办了,省下来的这两百万两银子,朕觉得可以直接拨到陕西给孙传庭,让他把这笔钱用来救治那些百姓,也算是朕为百姓做了一件好事儿了!”
虽然崇祯也很想过一次像样的寿辰,以彰显大明如今的实力。
但是比起他的寿辰来,崇祯还是更关心这十万百姓的生死。
如果自己的一次寿宴可以换来这十万百姓的安定,崇祯觉得这寿辰不过也罢。
然而听到这话的时候,朱慈烺却是摇了摇头。
“父皇不必如此,这本来就是两件事情,不能混为一谈。”
“再说了如今的朝廷并不缺钱,这两件事情完全可以同时进行,而且关于父皇寿辰的事情已经通知下去了,各地的藩王和大臣们以及各国的使臣差不多也都知道了。”
“这个时候要是再反悔的话,未免有些太晚了。”
朱慈烺一边说着,一边认真地看着崇祯。
崇祯听到这话也只能作罢,他轻轻地叹了口气,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
随后继续说道:
“虽是如此,但朕始终觉得内心有些不安,这样,除了调拨需要的粮食、药物和棉花之外,再从内帑拨一百万两银子交给孙传庭安置这些百姓,就当是朕的一番心意了。”
“你觉得如何?”
崇祯一边说着,一边看向了朱慈烺,眼神中带着几分询问的意味。
毕竟崇祯可没忘记,眼下的他可是动用不了内帑的银子的,这件事情还是得朱慈烺点头才行。
而朱慈烺听到这话的时候,自然也是满口答应了下来。
他笑着说道:
“父皇圣明,有父皇的这一番心意在,百姓们定能感受到朝廷的关怀,也会更加安分守己的。”
紧接着朱慈烺又继续说道:
“还有一件事情,儿臣刚才已经下令让内阁诸位大臣还有几位尚书大臣全部去了暖阁,这件事情儿臣觉得还是要跟他们打个招呼的。”
“父皇若是闲来无事,就一起过去吧!”
崇祯听到这话,点了点头道:
“既如此,朕便陪你走一趟吧!”
其实这件事情朱慈烺和崇祯都已经商议完毕,按理来说也就不需要找其他人商议,直接吩咐下去就可以了。
但其实事情根本就没有那么简单。
毕竟什么事情都是要讲规矩的,在明朝,这般大事肯定是要和内阁大臣以及各位尚书商议的。
没过多久,朱慈烺便和崇祯来到了暖阁。
只见暖阁里布置得十分温馨,四周的墙壁上挂着精美的字画,地上铺着厚厚的地毯,炭火也烧得正旺,因此感觉不到丝毫的寒冷。
而一众大臣早早的便在暖阁里候着了!
看到朱慈烺和崇祯一同前来,几位大臣赶忙行礼道:
“臣参见陛下、太子殿下!”
那声音颇为洪亮。
崇祯走向主位坐下,随后这才摆了摆手说道:
“众爱卿都起来吧。”
众大臣听到这话,这才站了起来,不过他们的脸上都带着一丝疑惑,不知道皇帝和太子突然召见他们所为何事。
但直觉告诉他们,这事儿肯定小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