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一心会末位激励制度

    第二百一十八章 一心会末位激励制度 (第2/3页)

璁、桂萼等人推行新政时,马上意识到这样不行,得保证那些政治卓越和赞誉度高的地方官,有上升的渠道,这些人才会拥护政令的实施。

    于是乎,他们开始对京官动刀。

    “非历州县者,不得任科道;部属非历州郡者,不得升列卿;凡京官自五品以下有未外历者,许吏部亦量推补守令,以习知民事。”

    说直接些,就是不干事的滚出京师,把官位给那些地方上的好官腾出来。

    如今的庶吉士们,讨论的就是这件事。

    这项政策的推行困难重重,不知得罪了多少官僚士大夫,但如今风气算是吹到翰林院了。

    哪怕不敢明面上反对内阁首辅,不少人也唉声叹气,眉宇间愤愤难平。

    好不容易苦熬了三年日子,下一步就要上岸了,这个时候让他们外出为官,不是前功尽弃么?

    ‘早该如此了!’

    海玥心里面其实很赞同这项制度。

    明朝官员的升迁制度确实大有问题,可以直接在中枢一路往上升,从考中进士开始,苦熬个十几年,就有机会从庶吉士到翰林编修到侍讲再到六部重臣,最后晋升内阁辅臣。

    如此导致的弊端是极其严重的,中枢多是夸夸其谈之辈,还堵住了有才之士上升的渠道,国家能好才怪。

    所以无论是张璁的新政,还是后面张居正的考成法,都是要治一治这批当官的,唯有如此,国策才能推行得下去。

    来日若能执掌朝堂,肯定也要坚定不移地推行这项政策,但现在嘴上却未发表任何意见。

    由于有一心会的加持,海玥的身份地位很高,不少人有意无意间巴结着,可他自己得清醒,论资历自己完全是后辈,这种敏感的话题轮不到发言。

    大伙儿就此议论一会,反对者众,但又不敢直接驳斥新政,阴阳怪气了一番,纷纷回到自己的座位。

    一席之隔的林大钦凑了过来,低声道:“明威,我倒是觉得张阁老无错,这吏治须好好整顿!”

    海玥轻声道:“放在心中即可,待得有机会,再实施不迟。”

    林大钦点了点头,又坐了回去,重新埋首案牍。

    有些人确实更适合地方,比如弟弟海瑞、为人老道的苏志皋和新结识的唐顺之,都适合从地方州县做起,一步步升迁,这些才能志士,如果整天泡在翰林院的书卷墨香里,反倒是荒废。

    但林大钦、赵时春这种书生气浓厚的大才子,现阶段还是好好在中枢深造为好,不然只凭一腔热血去了地方,要么被那些老奸巨猾的吏胥连带着地方士绅,轻而易举地架空,要么就被吃得骨头都不剩。

    对此海玥心中有数,不急于表态,喝着茶水,吃着点心,将今日的工作完成。

    尚未放衙,就见赵文华的脑袋从门边探了过来:“会首!!”

    海玥与左右打了招呼,举步走了出去:“元质,你来啦……”

    赵文华跟着他到了一侧,马上立正:“心猿归正,吾心至诚!忠诚!!”

    这是嘉靖十年正月,众人齐聚国子监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