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考校

    第一百零八章 考校 (第3/3页)

意,这才得了王爷举荐。”

    那梅翰林浑不在意,摆手邀其落座,笑道:“不拘如何,能得燕平王举荐就是不易。我梅家三代入翰林,说出去光彩,都道有什么秘籍,实则都是笨法子。”

    陈斯远正要开口,那梅钰诚笑道:“你是不是以为老夫这是过谦之语?哈哈,冲儿,将那册子拿了来。”

    梅冲起身应下,进得书房里,不片刻便捧了一叠书册出来。

    梅钰诚摆摆手:“你瞧瞧吧。”

    陈斯远接了书册略略翻看,这其上都是手抄,内中除了四书五经批注,下头竟有每一句破题之法。

    “这——”

    梅翰林道:“信了?就是笨法子。不论截搭也好,寻常章句也罢,做得多了,可不就了然于胸。”

    这就是题海战术啊!

    梅翰林又道:“八股没什么难的,有天分者,二十来岁便能点翰林;似老夫这等没天赋的,将这册子反复研习,花甲前还不是中了翰林?”

    陈斯远哭笑不得,还道真有什么秘籍呢,敢情真个儿是笨法子啊。

    此时就听梅翰林道:“老夫欠了燕平王人情,今日人情了账,却不知过后燕平王会不会觉着亏了啊。”顿了顿,又道:“老夫如今编纂书籍,这样吧,你每旬来一回,但有不懂的,老夫自认还能指点一二。”

    得了‘秘籍’,翰林每旬还能指点,陈斯远还能要求什么?当下郑重谢过梅钰诚。

    那梅钰诚也没结交之意,说过两句话便端茶谢客。

    梅冲面上挂不住,送行时说道:“家父醉心历法验算,不擅人际往来,陈朋友莫要介意。”

    陈斯远也瞧出来了,这位梅翰林的确不会说话。

    当下笑笑也不在意,便离了梅家,捧着厚厚一叠书册乘车往回返。

    方才进了内城,马车骤然停下。

    忽听得前头有人道:“敢问车中可是陈斯远,陈公子?”

    车夫应道:“正是,不知这位——”

    陈斯远挑开帘栊观量,便见一小厮拦在车前,瞥见陈斯远露头,便拱手道:“我家老爷请陈公子一会——”说着探手一引:“便在前头茶楼。”

    陈斯远心道,自个儿来了京师除了在荣国府里,几乎很少抛头露面。这人一口道破自个儿身份,莫非是燕平王的小厮?

    当下不敢大意,交代车夫一声,跳下车来,随着那小厮就进了茶楼。

    这茶楼两层,下头是大堂散座,上头有屏风隔开的雅座。

    陈斯远上得楼来,跟着小厮到了角落里的雅座。转过屏风,陈斯远扫量一眼,便见一人端坐桌案之后。

    一身寻常衣袍,脚下却踩着官靴,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搭眼扫量过来,神情不怒自威,官气十足。

    陈斯远心下一动,隐隐有了猜测,方才抱拳要招呼出口,便见那人摆了摆手,示意陈斯远落座。

    陈斯远拱手应下,一言不发坐在那人对面。

    那人扫量几眼,面色稍稍缓和,问道:“宗佑忌日快到了吧?”

    陈斯远道:“家父冬月十九过世的,臬司只怕记差了。”

    “哦,”那人了然点头,道:“早前与宗佑见过两回,奈何其后分隔两地,再没见过。”

    顿了顿,又道:“你此番进京,是要转籍,以国子监跳过秀才试,直接下场顺天府乡试?”

    “是。”

    那人赞许道:“穷则思变,不错。”又道:“听闻你有些才名,尤擅诗词。便作一阙忆江南可好?”

    来了!能不能过此人考校,就看这一关了。

    陈斯远转动心思,半晌便有了思路,开口轻声吟道:“江南好,明月绿杨梢。茅舍孤灯犹夜织,板桥流水暗生潮。渔火一星遥。”

    吟罢,心下忐忑难安,只闷头等着那人说话。

    过得须臾,那人嘟囔道:“渔火一星遥……好,果然有些才情。不过下场制艺比得可不是文采,诗词终究是小道。”

    “是。”

    “我那女弟子与你之约,我认下了。只要你过了乡试,一切自有我做主!”

    陈斯远抬眼,便见此人目光灼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