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军改下的虞都(4)

    第六十五章 军改下的虞都(4) (第2/3页)

   楚凌应了声没有答话。

    对于张恢,楚凌是信任的,这是他的祖母挑选的,不然,在先前那等局势下,也不会叫张恢接任禁军大统领一职。

    这是把身家性命都放到张恢手中了。

    而张恢呢?

    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忠诚。

    在其接管禁军以来,所辖没有出现任何状况,特别是在这期间,张恢还悄无声息的剔除不少人,这使禁军比早先要纯粹太多。

    “臣觉得此事不简单。”

    见天子如此,张恢就知有些话要讲,“经过北伐一役,明眼人都能瞧出边榷大有可为,朝廷是定下榷税不假,是通过竞拍员额征收银钱,但大虞所产诸物,尤其是近来年还出现不少畅销新物,这要是贩卖到北虏西川南诏东吁等国去,势必会引起追捧之势的。”

    “臣虽不知掺和其中的有谁,但臣却知一点,天下熙熙皆因利来,天下攘攘皆因利往,既然边榷存有巨利,那肯定会有人掺和进来的。”

    “只是掺和归掺和,可有件事却不能违背,那就是大虞所定律法,谁要是动了歪心思,那就有了取死之道!!”

    要是大虞的特权群体,都能有张恢这等觉悟,哪怕是一半,也不至于回事这样啊!!

    听到这话,楚凌心底生出感慨与唏嘘。

    特权群体,这是个很宽泛的存在。

    上到龙子龙孙,下到地方缙绅,他们是属于这一群体的不同阶层,也是这样,也构建了统治阶级。

    钱,向来是不重要的。

    重要的是权。

    有了权,就具备支配资源的能力。

    也正是这样,使得无数人会前仆后继。

    而在这过程中,钱就起到了作用。

    在特权群体之中,不是没有纯粹的,像韩青、孙斌、张恢他们,对于一些追求,是没有特别要求的,故而他们名下的产业,土地,还有赏赐,是能叫他们所在国公府运转好的。

    但是有些就不一样了。

    生活奢靡,讲排场,这都是靠钱来支撑的。

    对于掌权的人来讲,不论大小,但凡是讲究这些的,追求这些的,有那些是靠每月领的那点官俸过活的?

    哪怕楚凌叫吏部试行高薪养廉了,可这些官俸对他们而言,也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一项政策推行起来,为什么会这么难?

    从根子上来讲,就是牵扯到的人太多了。

    从中枢到地方,这需要经过多少道啊,这一道道之下,又需要经过多少人,而在这些人的背后,又存有多少利益群体?

    这账是算不清的。

    水至清则无鱼,这道理,楚凌是懂得。

    有些事,哪怕他是皇帝,也不可能想怎样就怎样。

    但是别过分了!!

    过分了,楚凌肯定要下狠手解决的。

    “南军,给朕看好了。”

    在沉吟了刹那,楚凌看向张恢,“南军有今日是不易的,朕不希望,已经改变的南军,其中有一些,跟外面的腌臜事牵扯到一起。”

    “陛下放心,臣知道该怎么办!”

    一听这话,张恢立时表态道:“南军要是有任何问题,陛下严惩臣!!”

    “有卿这句话,朕就放心了。”

    楚凌走上前,露出淡淡笑意,伸手去扶张恢手臂,“走,到各处看看去。”

    “臣遵旨!”

    张恢低首应道。

    对于楚凌而言,有些人既然想接着边榷折腾些事情,那他倒要看看,这些人的能量到底有多大。

    毕竟他安排的人,一个个也都不是吃干饭的。

    楚徽、刘谌、臧浩、萧靖、暴鸢他们干的事情,楚凌是知晓的,不过对于这些,楚凌却装作不知道。

    没有人对他提及此事嘛,不过这暗地里的试探、博弈、交锋却在进行着,楚凌也想看看他信任的这帮人,在面对未知境遇下,对那些藏得很深的人,到底能不能力压一头。

    改革靠的是什么?

    是好政策不假。

    但是好政策,是需要有人发起,有人推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