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临江县,炒阴宅
第172章 临江县,炒阴宅 (第2/3页)
河图,只见原本山青水秀的山河图,不知何时已经变成了金灿灿白花花一片,看起来就像是金秋时节,堆积成山的谷麦粮米一般。
只不过山河图空间有限,徐青一次只能转运两成谷粮,而这回便是最后一次转运。
巳时初,城门外。
远处官道有官差衙役手持牌棍清道,队伍中间牌子上依稀可见‘回避’、‘肃静’字样。
在整齐肃然的队伍前面,还有‘喝道役’敲锣开道。
按雍朝规制,朝廷文武官员出行时都要敲锣示众。
督抚出行时敲锣十三下,司道敲击十一下,知府、丞敲击九下,州、县的长官则敲击七下。
众人听着那喝道役鸣锣七声,便知道这回必然是新任县尊到了。
众人列队迎候,前来观礼的津门知府挺着大肚腩,笑眯眯的看向停靠下来的官轿。
曾经的临河坊已是一处富得流油的地界,如今此地一跃成为县治,里面的油水不知还要翻上几番。
津门的汪知府可是非常愿意屈尊和这位新县尊打好交道。
然而,当那官轿落稳后,从里面走出来的却并非穿着七品官服的县令,而是一个手持折扇的白衣秀士。
县丞县尉面面相觑。这人是谁?情报里的县尊可没这么年轻。
再看那秀士腰间,还挎着一柄品相不凡的宝剑。
何县丞上前询问,秀士则打量一圈城门口迎候的官员,语出惊人道:“我不是县尊,县尊早于两日前就已经抵达治所,我只不过是县尊出行途中偶遇的山野小民,县尊与我一见如故,因此才将车马让与我乘。”
何县丞和董县尉心里一惊,连忙回想这两日在城内有没有做过出格举动。
汪知府脸上隐有不愉之色,不过未等他言语,就听闻不远处又有铜锣声响起。
“为庆祝县尊大人莅临本县,自今日始,井下街徐氏铺子统一半价,若是亲友介绍,一率有赠品相送,大家若是赶早进店,便是随便看看,也有免费鸡子可以领取!”
汪知府闻言眉头皱起,这怎么还有人抢着敲锣喊话的。
“何县丞,这人是做什么买卖的,怎如此热情?”
何元礼额头浸汗,徐家铺子他不太清楚,但井下街他可素有耳闻,这让他如何解释?
何县丞目光看向董县尉,后者正把手背在身后,疯狂摆手示意。
“大人不必在意,那人原是临河商户,许是因为临河今日擢升为县所,内心太过欢喜,这才做出失礼举动。”
布告栏底下,赔本赚吆喝的徐掌柜正在被唐师爷和赵捕头批评教育。
徐青诺诺连声,保证绝不会再有下次。
末了,唐舟看向徐青手里绑着白布条的铜锣,眼皮一阵乱跳。
人家官员出行,喝道役手里拿着的铜锣绑着的都是红绸带,怎么到你这就绑上白丧布了?
“这铜锣”
徐青赶忙笑道:“出殡用的家伙什,方才回铺子取锣取的急,忘了换上红布,不打紧,师爷不用在意这些细节。”
“.”
“赶紧回去吧,可别再显眼了!当心触怒了新县爷,打你几十大板,到时你就该老实了!”
徐青嘴上连连点头应是,心里却不以为意,他可还有秀才身份,便是见官也有几分倚仗,打大板大抵是不能够的,最多也只是警醒几句,仅此而已。
等唐舟和赵中河离开,徐青收起家伙什,哼着小曲,晃晃悠悠的走进城。
今日有这么两场显眼的事担着,任谁都会觉得他一直在临江,而不会想到他能如此迅疾的折返府、县两地,并在赈济仓里顺手放了一把火。
一路溜达到牙行,徐青还未进去,就看到一个气质非比寻常的路人,正在那儿向伙计打听事情。
“敢问小哥儿,外面插标卖身的丫头是.”
伙计开口道:“你说那小姑娘,她不是我们牙行的,我们四爷早立了规矩,不让做那人牙子的买卖。”
“那她这是?”
“缺银子用呗!还能是什么。听说这姑娘是尧州跑过来的流民,如今家中长辈患了急症,急需银子诊治,可不就跑到这来卖身了吗!”
伙计也很无奈:“牙行门口来往的客人多,这姑娘赖着不走,我们也没辙。”
那人点了点头,离开门口的时候正巧碰到徐青弯着腰,跟那丫头说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