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6 爷爷种的茶
0256 爷爷种的茶 (第3/3页)
、甚至行情时价都有记载。
以大唐之幅员辽阔和如今世道的平稳发展,其实是可以通过跨地域的互通互补来抵消天灾人祸给生产所造成的相当一部分伤害。
人口的自然增长,也可以通过手工业的分流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地压力。起码在盛唐时期,内部矛盾还远没有积累到不得不爆的程度。
只不过大唐所施行的租庸调制,迫使大量的民众必须要维持耕织的生产模式,哪怕他们已经没有了土地等重要的生产资料。
唐代的赋税制度其实也在演变,丁税、地税的比例调整,折租造布、市买轻货等变通方式,也都体现出统治者意识到社会财富在向何处流动,以及如何聚敛的效率更高。
但这一份认识只是让他们改进了聚敛的方式,却并没有尝试协调和推动新的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的产生。这无疑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做法,而世道也因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张岱眼下入市考察,所思索的倒不是要进行怎样深刻的社会变革,而是在想如何更有效率的获取和整合资源。说的再直白一点,就是怎样才能赚更多的钱、拉更多的人?
百万漕工固然大有作为,但是由于漕运航道资源完全被官府所掌控,而漕工又必须依赖运河航道存在,所以也必须要配合权势才能发展。而且其中的局限性也是不小,单单每年各地租物的运输就占用了大量的人力,不能灵活分配。
有什么行业或者商品,市场潜力大、运营环节多、地域跨度广,能够名正言顺的通过生产、运输、买卖等各个环节集结和调度人力资源呢?
张岱在魏州市场中游走多日,盐铁这种传统优势商品很快便映入他的眼帘,但很快又被他所摒弃。
这两类产品过于传统、过于优势,以至于操作空间也变得十分小,分分钟都有可能违触律令,更不要说凭此聚拢调度什么庞大的人力资源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岱经过一番考察后,很快就锁定了一个同样潜力巨大、但价值还没有被完全挖掘出来的商品,那就是茶叶!
包山种茶、雇人采摘、舟车运输、远销河湟朔方、换回牛马牲畜皮毛筋角,大量人员物资都能通过这一系列的环节,合情合理的组织起来,然后进行跨地域、长距离的移动输送!
时下的茶叶虽然还不像后世那样市场广阔、表现强劲,但在魏州的商市上也并不是什么稀罕的货品,许多店铺都有销售,或作饮品、或作药剂。
价格虽然不低,质量却良莠不齐,销量也十分的稳定,虽然不算热卖,但却胜在细水长流。
茶叶的种植可以吸纳大量的茶农,并充分利用不便耕作的丘陵,尤其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外贸互市方面会表现的越来越强势,根本就不愁没有销路。
“回去就包山,造茶园!”
张岱心中盘算着,龙门、北邙、终南、华山这些近畿地带能包的全都包山种茶,等到茶园有了规模、北衙谁敢跟他瞪眼,直接绑上山当茶叶给炒了!
甚至营销方案他都想好了,洛阳新滩附近、长安平康坊里漂亮小姐姐,还有那些外派和亲的公主们,张嘴就说“我爷爷种的茶”,谁不迷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