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晋文公,要贪天之功

    第二百零八章 晋文公,要贪天之功 (第2/3页)

    而在这个过程中,宋国的参与,更是打破了七大神国互不干扰其政的默契。

    一时间。

    七国皆动。

    一些隐晦之事,开始显现。

    ……

    春秋历:五年,九月。

    当齐昭公登位之时。

    宋国国都。

    两人相对而坐,饮酒论国事。

    那坐君主之位者,自然就是宋襄公。

    而坐在他对面的,则宋襄公的异母兄,目夷。

    同时,也是宋国左师,手握重权,是宋襄公最为信赖之人。

    宋襄公一杯酒下肚,得意无比地道:“幸得兄长妙计相助。如今我宋国只出区区三万兵马,就已得到齐国三成气运。”

    “兄长游学在外数年,如今学成归来,甫一出计,就振我宋国国运。”

    他又是一声长笑,心中却回忆起之前相助齐昭公之事。

    七大神国皆是从圣人道场的碎片所化。

    然而其天命,乃是圣人以大代价,从未来所借。

    因而,这七国国运,国力,也皆与未来因果息息相关。

    宋国在七国中,就是小国,实力排在七国倒数第二。

    仅比最小的吴国要强上一点而已。

    但吴国位于吴江之后,有大江天堑,偏安一隅,倒也自在。

    宋国却是夹在,最强的齐与第二强的楚之间,左右为难。

    宋襄公当然知道,七大神国皆奉圣人法旨伐商,但他更清楚,七国都有争霸之心。

    伐商归伐商,谁来当七国之首?谁来成为下一个天命?

    齐桓公在长勺之战之始,尊王攘夷,手持天子剑的一幕,其余六国都看在眼里。

    当齐桓公大败于长勺走廊时,宋襄公与其他五国国主,哪个不是长吁一口气?

    在知道齐桓公因无法承受国运暴毙时。

    宋襄公的第一反应,就是出兵攻打齐国,把天子姬宜臼给抢过来。

    手持天子剑的滋味,他也想要试试。

    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兄长目夷游学归来,三言两语说服他放弃攻打齐国,而是帮齐昭公登位。

    最终,他只出兵三万,就得了齐国三成国运。

    目夷淡淡一笑,道:“大王,臣所学纵横之术,正是要助大王成就霸业。”

    “如今齐国虽衰,然而依然势大。天子居于临淄,那暴商也将处处针对齐国。”

    “我宋国则可借此,休养生息,壮大自身。”

    “而齐国欠我宋国因果,他们气运衰,与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