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只要会搞钱,当官不会梦。
第269章,只要会搞钱,当官不会梦。 (第2/3页)
“五十多万斤铜能制成多少钱啊!”
叶枫:“大唐最严重的还是流民问题,李隆基面对这些流民一时间也想不出好办法。”
“此时他的财政大臣宇文融表示,区区流民看我表演吧!”
“他给李隆基想了一个办法,只要流民交1500钱就免除5年的税收。”
“流民之所以跑去当流民,在于税收太高了,种田活不下去。”
“那低价卖年税收,短时间内来钱快,未来再说。”
“这个方法很快就在全国各地响应,有80多万逃户积极归顺朝廷,朝廷也瞬间得到一大笔钱。”
“流民不再游荡安心种地,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被抑制,逃户也不会去当地主的佃农而隐藏人口,减少徭役了。”
“朝廷得到了钱和人口,缓解了财政的压力。”
“宇文融是当时大唐权力最巅峰的之一,可以和宰相张悦分庭对抗。”
“人才的缺失也是李隆基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唐朝的科举考诗歌,为什么那些有才华的人经常科举落榜,一方面来源于朝廷内部的腐败。”
“另外一方面就是唐朝的科举考试内容不科学,考的东西比较抽象。”
“考诗歌,考这玩意有什么用吗?”
“贞观时期的科举分为明经科,秀才科,进士科。”
“秀才科难度系数不是一般的大,导致后面都没有人报名参加考试了。”
“李治不得已废了秀才科。”
“明经考死记硬背,从儒家的经典出题考默写填空。”
“和现在的语文诗歌默写一模一样,要是大家记忆力好去参加唐朝的科举没问题。”
“进士考时政也就是申论。”
“当时就有人反对认为考这些东西一点用都没有。”
“考明经的人就会死记硬背,考进士的人就会疯狂刷之前的考过的题目。”
“这就类似于高三狂刷历年的高考真题。”
“李治认为有道理在进士科添加一诗一赋,也就是考诗歌能力。”
“唐朝为什么诗人那么多,各种优秀的人才都去当诗人,你想要在大唐当官,写诗能力一定要有。
“这是大唐版的应试教育。”
“这就好比我们高考如果考足球,那么华夏涌现出一大批踢足球的天才也不足为奇。”
“这种科举考试无法选拔出皇帝想要的人才。”
“李隆基最想要的就是能搞钱的人才。”
“而且对平民极其不公平,诗歌是需要天赋。”
“如今我们读了这么多书,去写一首诗歌那也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