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杜甫的悲剧也是时代的缩影。
第273章,杜甫的悲剧也是时代的缩影。 (第2/3页)
杨国忠手上让其交给杨家姐妹。”
“杨国忠凭借不停的送礼物,不停刷杨家姐妹的好感度。”
“杨家姐妹就在唐玄宗面前美言杨国忠,杨国忠也就走进了李隆基的视线之中。”
“凭借着高超的做人手段,投其所好竭尽可能的哄李隆基开心,配合上杨家姐妹的枕边风。”
“杨国忠凭什么得到李隆基的恩宠,在于他会搞钱满足李隆基的奢侈开支。”
“怎么搞钱呢?”
“明抢,没有一点技术含量。”
“要求各种保存的粮食送到长安来,天下的义仓及丁租、地税全部换成布帛来补充府库。”
“李隆基看着满满的府库心里很满意,皇室的开支又有钱了能不开心吗?”
“杨国忠平步青云了。”
“哄人是一门技术,哄人哄的好,当官没有问题。”
“这是当时的朝廷的现状,想要当官就要先学会歌颂朝廷,歌颂大臣,歌颂皇帝。”
“比如,大名鼎鼎的诗圣,杜甫参加科举两次落榜了。”
“落榜的原因很扯淡,李林甫主导了野无遗贤的闹剧。”
“野无遗贤言外之意就是天下所有的人才都在朝廷里面了。”
“所以不需要招人才了。”
“其实,李林甫都将官员人选定好了,哪一个功臣的后代需要位子,哪一个贵族给了钱,自己势力之中要往朝廷安排多少人等等。”
“权臣的一次玩笑导致杜甫和其他参加科举的学子全部落榜。”
“黄巢是落榜生,这些人也是落榜生,其中也不缺乏真材实料的人才。”
“连舞弊都不舞弊了,冒名顶替都不冒名了。”
“这不是欺负人吗?”
“他们跟着大量被权贵侵占土地的流民前往了节度使的地盘,成为节度使手下的一员。”
“杜甫出于生计无奈写了一篇歌颂盛世的文章却得到官职了。”
“这一幕给了杜甫深深的打击。”
“杜甫在心中安慰自己,好好干,一定能让朝廷看到自己的才华。”
“结果,歌颂盛世的人太多了,嗷嗷一群人写诗,写赞美文章天天往那些官员家里面送。”
“人太多了。”
“杜甫只能耐心等待朝廷安排官职,等了又等始终没有受用却得到一个消息。”
“他的家人在陕西饿死了。”
“大家在语文书上看到的杜甫形象基本上是流离失所,穷困潦倒,忧国忧民的形象。”
“实际上杜甫是一位富二代,读书天赋很高,小小年纪就出名了。”
“家里面可以支持杜甫去游学,拜名师杜甫前期生活过得相当舒服。”
“游学天下。”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来称赞杜甫毫不为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