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春雷

    第四十一章 春雷 (第2/3页)

    “先生果然顾全大局。”嬴政这才出声,跟着殷灵毓一起把臣子忽悠到七荤八素:“孔孟之道,便在教化,先生这般践行下去,终有一日天下之民皆可读书认字,这便是天下大同了,先生也定当青史留名才是。”

    淳于越飘飘然走了,吕不韦在一边都不忍直视。

    醒醒啊!你这是给王上当牛做马去了!

    要推行隶书纸张,还要教书育人,又得负责安抚赵国的士人,而且还需要为王上选拔赵国的人才,啧,惨,惨啊!

    荀子倒是还活着,但因为身体原因,已经不大出来走动,儒家在民家的强势挤压,还有殷灵毓时不时的引导下,逐渐融入了大秦学宫,着重起了教育方面。

    而儒家也的确是适合用来为孩子进行三观的初步建立,与心境的培养的,现在的儒家还不是往后的样子,典籍虽晦涩了些,但豁达,刚正,仁爱,有礼,主张于端正自身,追求着君臣有序,天下太平。

    没有了严厉的打压,暂时也还不到分封与否的分歧,再加上适当的重用下,儒家就这么隐隐的开始成为大秦的教育志愿者。

    法家自然不必多说,好歹也是大秦的立国之本,虽然调整下来也开始逐渐弱于民家,即以法治国,然以民为本,但好歹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瞥了眼一边头碰头商量案子的李斯和韩非,吕不韦终究还是抬手捂脸。

    怎么他杂家现在真成打杂的了!

    不能因为他们汇聚百家理念,实用且好用,就逮着他手下薅啊!

    吕不韦自我安慰着,比起墨家不是捕快就是工匠,道家不是研究石头泥土草花树,就是出门去接管那些殷灵毓勘探的矿产资源,他们杂家还行,还行……

    不过话说回来,基本上每家的人都能在秦国发挥作用,那王上到底要用哪一派治国?现在看着是法家,以后可就不知道了。

    “吕相。”

    “臣在。”吕不韦迅速抛却杂念,这才发现殷灵毓和嬴政都在看向自己,心里一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