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章 建酒厂

    31章 建酒厂 (第2/3页)

   吴尚荣吆喝了两声,让大家休息一会儿,喝点水,吃点粑粑,再砍一会儿,就找藤蔓来捆起……

    下午两点半,各人把背的柴判好了。

    吴尚荣让大家先出林子等着,他和兰子姐负责把剩下的全部扫光……

    大家出了林子,在大路边等了不到十分钟,他和江沁兰就一个背了一捆柴出来了。

    大家都背得轻,又是下坡。一行十多人一路小跑,一直跑到旺泉井才息气。

    抽烟、喝水,饿了的又吃点粑粑。

    十多分钟后,众人背起柴又开始跑。

    前后五十分钟不到是,他们就到达吴尚荣家了。此时,还不到下午四点。

    四点左右,吴尚荣的三个舅舅也到了。饭已经煮好了,吴尚荣让大家吃饭,吃了饭才背柴去卖。

    趁大家在堂屋里吃晚饭的时候,吴尚荣和江沁兰把空间里的柴放到了院坝里。

    成文君最先吃完饭,跑出来一看:“这小两口的法术也厉害了,院坝里的柴怕不有七八千斤。”

    吃着吃着,吴定怀、吴三叔、吴小叔、江雨祥四个人也回来了。

    吴尚荣也让他们吃饭,吃了饭,卖了柴回来再说买铁厂的情况。

    吴定怀脸上挂着笑容,只说了一句:“办成了。”

    ……

    晚饭后,除了江文英在家里收拾碗筷外,剩下的人全部背柴去卖给砖瓦厂。

    恰好二十人,短途,大家都背得较多,平均超过二百六十斤。

    回来后,大家汇总情况。怀三伯说:“花了2800元将铁厂的地盘和房屋全部买下,同时把铁厂后面的那块荒地也算了进去。”

    吴三叔补充道:“因为怀三哥说,办酒厂就离不开办养猪场。所以,那里今后要用来修建养猪场。”

    吴尚荣昨晚交给三叔的3000元开支了买铁厂的钱,就只剩200元了。

    今天晚上他又拿了800给三叔,让他和江雨祥明天去把维修铁厂房屋的砖瓦,木材,水泥,石灰买好,下午卖了柴,大家陪着吴尚荣去把这些建材弄回来。

    吴定怀负责在三个生产队找人来维修,明天让维修人员先去打扫一下院子和里面的房间。

    吴尚荣还安排,明天吴二叔,吴尚兴,江永亮三人专门负责背柴去卖。

    昨天砍柴的人虽然不是很多,但除了卖了的五千多斤,仍然还有三千多斤柴堆放在院坝里,三婶在家和妈妈一起搞后勤,其余的人上老林砍柴。

    最后,吴尚荣又和二叔,三叔怀三伯商议起了另一件事情。

    吴尚荣说,旺泉井四周的荒地属于村上的,他想把这些荒地包下来,每年给村上一点承包费,然后开垦出来种玉米。

    否则,单靠买高价的粮食造出来的酒成本高,产量也有限。

    他二叔说,这个想法是很好的。不过还是需要你怀三伯去探问一下支书和村长的口气。

    吴定怀把碗里的酒一口干了后,说道:“估计问题不大。这片荒地离吴家寨有些远,原本是留着人口增加了以后,再慢慢开垦出来弥补耕地不足的。”

    “所以,一直放在那里没有动。如果能把他们利用起来,也算是物尽其用。”

    “我明天中午先去找支书高大发,晚上再去秦村长家。”

    吴三叔说:“那片荒地有些大,开垦出来可能不下于五六百亩,以平均每亩产500斤玉米来算,可以收三十万斤左右的玉米,起码要五六十人才干得下来,这笔开销可是有些大哦。”

    吴尚荣道:“今后那里就是一个小农场,长期二十多人就行了。全部请五十岁以上的老头,他们干活不会偷懒。”

    “荒地开垦出来以后,今后主要用牛来耕,到时各个生产队去租牛,牛和人一般一天八元钱。

    “收割时,背柴和酒厂的工人全部去突击。老云队长退下来后,请他去上面管理小农场,当场长,月工资60元。”

    “其他工人月工资50元,全村每个生产队都抽八个人到农场去。让每个生产队都能享受酒厂办起来的好处。

    第一天,吴尚荣等人继续去老林砍柴。

    他们到了昨天砍柴的地方一看,众人简直惊呆了。

    地面摆了好多柴呀!怕不有几十万斤,有的已经捆好了,整齐的马放在一起。有的整棵倒在地上,还没有把枝叶除掉。

    吴二叔和吴四叔走在最前面,他问吴四叔:“老四,昨天你们离开时,这一带有其他的人在砍柴吗?”

    “没有呀,二哥。”

    “那你看这里几乎砍了一里路远的柴山,要在这一夜之间完成,没有几百人,恐怕根本完不成。”

    “算了,既然是别人砍的柴,我们就不要动别人的,说不一定人家一会儿就有大批的人来背起走。我们去稍远些的地方砍柴。”

    一会儿,落在众人后面的吴尚荣和兰子姐来了,见到这堆积如山的柴捆子,心里又是一番感慨。

    这灵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