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芙蓉城

    第34章 芙蓉城 (第3/3页)

难评价,甚至不能用单纯的“好坏”来评价这种现象。

    而这仅仅是四川最繁华的城池而已。

    陆北顾其实不太能想象到,这个时代的开封,究竟会繁华成什么样子。

    马车拐入另一条巷,路面顿时窄了一半,却更加热闹。

    两侧摊贩支着油布伞,叫卖声此起彼伏。

    有个老婆婆在卖“辣脚子”,也就是用茱萸、花椒腌制的鸡爪,红艳艳地堆在荷叶上。

    旁边小贩推着独轮车,车上木桶里漂着白生生的豆花,现舀现卖。

    “客官尝尝?正宗的‘河水豆花’!”小贩热情招呼。

    已经在泸州吃过了江水豆花的差役们表示婉拒......毕竟他们已经拉过一回肚子了,不想再拉一次。

    当马车又转过几个街角,前方终于出现一片开阔地。

    一座飞檐斗拱的宏伟建筑,出现在街尽头。

    朱漆大门前列戟十二,檐下悬着“成都府署①”的匾额,门外还有一栋极高的鼓角楼。

    “到了。”李磐整了整衣冠,“记住,张相公最厌浮夸之词,答问时务必要言之有物。”

    陆北顾点点头。

    李磐将张方平的回信交由守卫,验过身份以后,随行人员却都被拦在了外面,只准陆北顾随李磐进入仪门。

    仪门内,就是成都府衙的办公区域了。

    这里两边分列着通判、幕职官、武职衙署及官吏廨舍,包括佥厅、军资库、法司、茶酒司等等。

    而最醒目的,就是正厅前的一块戒石。

    上面赫然刻着“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个字。

    这个原文其实出自后蜀孟昶在广政四年亲撰的24句《颁令箴》,宋太宗在太平兴国八年改成现在的版本颁示天下。

    ......至于实际效果有多少,难说。

    而因为是私人拜谒,所以张方平这位封疆大吏并不是在处理政务的正厅接见他们,而是在后面的宅堂。

    ——————

    ①宋代文献中,一府官衙多以“府署”、“府治”指代,至明清才会使用“府衙”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