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师父,别念了

最新网址:m.yeudusk.com
    第45章 师父,别念了 (第1/3页)

    “先说看起来最简单,实则最难的炼字。”

    赵抃点着其中的范例,说道:“炼字,其实目的不是找合适的字,而是找合适的声。”

    “骈句对仗讲究平仄相协,你且看这‘云山叠嶂’对‘烟水浮槎’。”

    “这里面‘叠’与‘嶂’皆为仄声,‘浮’与‘槎’皆属平声,看似工整,实则犯了‘同声落脚’的忌讳——四字皆为双平双仄相对,声韵便如断弦之琴,缺乏起伏之妙。”

    说实话,平仄这玩意挺让人头大的。

    写策论基本不要求平仄,完全可以随意发挥,但是诗赋的格律则非常的严谨。

    除了本身字的对仗,还涉及到声的对仗!

    要知道大宋可是没有汉语拼音的,所有字的发声,都需要根据《广韵①》的反切以及所属韵部来进行判断。

    而且,千万不要试图耍小聪明,依靠汉语拼音来判断......因为宋代汉语的发音跟现代汉语在很多细节上压根就不是一回事!

    宋代汉语体系是以“四声八调”为基础的,已形成了平、上、去、入四声,但因声母清浊对立,四声各分阴阳,细分形成八调体系,而且跟现代汉语的显著区别就是入声独立,入声以塞音韵尾收尾,发音短促,与现代汉语将其合并入其他声调不同。

    如果非要用现代汉语来找参照物,去找更接近宋代汉语的方言,那就是客家话和吴语。

    客家话的特点是完整保留了宋代汉语的入声韵尾,而且通常有6-7个声调,接近宋代汉语的八调体系,调值分化细致。

    并且客家话是有跟宋代汉语相同的虚词用法的,比如“系”(是)、“冇”(无)、“啱”(刚),且句末语气词丰富,如“咩”“噃”等等。

    除此以外,客家话还有很多的古音,比如“行”(hang)“食”(siak)等等,都跟宋代汉语发音极为相似。

    吴语的特点则是保留了宋代汉语的全浊声母,并且入声分阴阳,因此用吴侬软语来唱宋词,通常会比用现代汉语来唱听起来要顺耳的多。

    而说回此处,从单个字的平仄判断来看,四字的平仄属性倒是没问题。

    但问题是,写诗赋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eudu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