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归途

    第51章 归途 (第2/3页)

应的墨义答题模板,适合快速把墨义里面礼记部分的成绩提上来,自己在来成都的路上基本上就看这本书没看别的,马上就快研读完了。

    而春秋方面,《春秋尊王发微》这种大部头自己在县试前肯定是没时间研读的,所以重点还是要把《春秋集传纂例》先研读完,好歹对春秋能有个完整的理解,确保在考墨义的时候,不管出什么春秋相关的题目,都能答上来。

    《穀梁补注》因为就是半份小册子,所以研读耗时不多,应该抽时间也能看完,属于补充性质。

    至于无名氏前辈笔记版的《春秋左传正义》《礼记正义》,这两套书也相当厚实,县试前肯定研读不完了,但是可以对照着比较贴合现在考试情况的《春秋集传纂例》和《礼记举隅》来研读,起到互相印证的作用。

    而诗赋,自己现在的水平已经可以勉强应付县试了,而陆北顾相信,既然赵抃已经交给了他系统的应对诗赋考试的方法,那么他只需要照着诗赋心得手稿不断研读推进度,诗赋水平自然是会随之不断提高的。

    至于帖经,那就是每天晨读背《论语》,没什么好说的。

    策论不需要准备,陆北顾相信自己。

    待在青羊宫的房间里,他看了一下午的《礼记举隅》,晚上简单地吃了点东西,点灯继续看......反正这里的住宿钱包括灯油、饮食等费用,李磐都预先支付过了。

    点灯熬油在这个时代其实对于普通学生来讲,是一笔相当昂贵的费用,所以陆北顾是不会跟李磐客气的。

    当然了,眼保健操还是要做的,这个时代又没有眼镜。

    别还没考中进士呢,自己眼睛先近视了。

    看到晚上,陆北顾听到了四个差役吃饱喝足回来的动静,随后便吹了灯歇息。

    睡了一个好觉,第二天一众人等踏上了回去的路程。

    跟来的时候需要陆路颠簸不一样,回去的时候,是车夫单独把官府的马车给赶回去,慢悠悠地走。

    而他们则是从成都城南的合江亭登船,走水路顺流而下。

    合江亭,不仅跟合江县重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