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不敢开的惠民仓

    第130章 不敢开的惠民仓 (第3/3页)

州向上层层申报,直到开封。

    暴雨灾情,属于对全城百姓影响很大,但又没大到十万火急的地步几乎没有哪个州官,会选择冒着必定被事后追责,以至于贬官的风险,去开放常平仓。

    “要不开惠民仓吧?”李磐这时候忽然建议道,“现在粮价涨了这么多,就算朝廷追查下来,也说得过去。”

    惠民仓始设于宋太宗淳化五年,其功能与常平仓互补,由知州直接管理,遇粮价上涨或灾荒时,可以低于市价的价格向城市户籍的“老幼贫乏不能自存者”卖粮,每人限购一斛。

    通常来讲,惠民仓聚焦于地方性小饥救济,以减价售粮为主,不提供无偿赈济,便于快速响应,但储备规模往往较小。

    听到这话,刘用也不知道李磐是真不明白还是在试探他。

    他叹了口气,说道。

    “你刚到任没多久,可能不清楚这边的情况.”

    李磐没答话,但心里已然清楚了答案。

    ——泸州的惠民仓怕是已经空了。

    这时候不是刘用不想放粮食出来,而是压根不敢开仓。

    不开仓,没人查,盖子捂严实了大家都没事。

    要是开仓了里面没粮食,盖子被捅破了,那就不知道多少人要遭殃了。

    而这一切也未必是刘用造成的,很有可能是上任知州李道宁,亦或是上上任知州张昭信留下的坑。

    总而言之,牵涉到本地的人、事太多,在大宋这种频繁调任的规则下,待几年就走的知州,没人愿意真去把这些腌臜事一查到底。

    查到底,除了把上官、同僚、下属乃至本地缙绅地主都得罪个遍,让自己在本地变得孤立无援甚至遭到弹劾以外,没有任何仕途或是财物上的好处。

    哪怕是刘用这种勇到敢亲自入山劝降叛乱的人,也不愿意做这种事情。

    城下的陆北顾抬头望去,只见刘用和李磐脸色凝重地交谈着什么。

    他心中了然,排涝只是解决了“积水”这个眼前最急迫的物理困境,而城中积压的恐慌情绪、百姓切身的饥饿,以及那些大户趁火打劫的贪婪,才是更汹涌的暗流。

    陆北顾收回目光,望向依旧阴沉的雨幕苍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