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北燕使者有想法(下)

最新网址:m.yeudusk.com
    第六十七章北燕使者有想法(下) (第1/3页)

    成化三十七年,冬。长安的雪,似比往年更烈些。鹅毛般的雪片卷过朱雀大街,落在巍峨的宫城檐角,将琉璃瓦覆盖得一片素白,却掩不住那朱红宫墙里透出的威严。

    太极殿内,暖炉烧得正旺,空气中弥漫着龙涎香与炭火的混合气息。百官身着绯色或青色官袍,按品级分列两侧,腰杆挺得笔直,连呼吸都刻意放轻。御座之上,年轻的帝王正垂眸翻阅奏折,玄色龙袍上的十二章纹在烛火下流转着暗金光泽,袖口露出的一节玉腕,肤色白皙却骨节分明 —— 他便是大唐新帝,李新宇。

    三个月前,先帝在骊山行宫驾崩,遗诏传位于第三子,时年二十五岁的李新宇。朝野震动。这位三皇子自幼师从名儒,却不喜朝堂争斗,反倒常与边关将领结交,甚至曾化名 “李三郎” 随朔方军戍边半载。在众人眼中,他不如太子沉稳,不及二皇子擅权术,可先帝的遗诏如铁铸一般,容不得半分置疑。

    “陛下,” 宰相张九幽出列,声音沉稳,“漠北急报,回纥与薛延陀部再起冲突,已扰我边境驿路。朔方节度使郭子仪请旨,是否增兵防御?”

    李新宇抬眸,目光清亮如寒星。他的眉眼继承了先帝的俊朗,却多了几分少年人的锐利,仿佛能穿透殿内的氤氲,直抵事物本质。“郭子仪可有具体奏请?”

    “郭将军言,回纥首领药罗葛骨力裴罗野心渐露,此次冲突恐是试探。若朝廷示弱,恐漠北诸部群起效仿。” 张九幽递上奏折,“但薛延陀部曾助我朝平定突厥,若贸然偏帮,亦恐寒了旧部之心。”

    殿内一片寂静。百官皆知,漠北局势复杂,诸部时而联合,时而攻伐,向来是朝廷头疼的难题。先帝在位时,多以和亲与赏赐安抚,虽换得一时太平,却也让诸部觉得大唐可欺。

    李新宇手指轻叩御座扶手,沉吟片刻:“传朕旨意,令郭子仪严守边关,不得主动出击。另,遣鸿胪寺卿持朕手谕,赴回纥与薛延陀部,言明大唐立场 —— 诸部纷争,朝廷不偏不倚,但敢犯我疆界者,虽远必诛。”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提高,“再备一份厚礼,送与契丹首领慕容宏。”

    此言一出,百官微惊。契丹虽属东胡后裔,近年来在潢水流域崛起,却始终游离于大唐与突厥之间,算不上核心盟友。新帝登基伊始,为何独独厚待慕容宏?

    户部尚书忍不住进言:“陛下,慕容宏此人素有枭雄之志,前年还曾截留我朝运往营州的粮草,恐非真心归附。厚赠于他,是否……”

    “正因如此,才要送。” 李新宇打断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慕容宏截留粮草,是因契丹遭遇雪灾,部民无食。朕送的,不仅是绸缎金银,更是三万石粮食,五十车布匹。告诉慕容宏,大唐的疆土,从不靠武力征服,而是靠人心归附。”

    他的目光扫过群臣,缓缓道:“先帝曾说,‘王者视四海为一家’。朕登基,不想让边地百姓再受战火之苦。诸部若愿归顺,朕待之以诚;若敢叛逆,朕亦有雷霆之威。”

    话音落下,殿外风雪似乎更急了些,而殿内,百官齐呼 “陛下圣明”,声音里多了几分此前未有过的敬畏。他们忽然意识到,这位年轻的帝王,或许比他们想象中更懂得如何驾驭这庞大的帝国。

    潢水(今西拉木伦河)流域,契丹王庭。

    与长安的繁华不同,这里的冬日更显苍茫。枯黄的草原被积雪覆盖,远处的兴安岭如一条沉睡的巨龙,轮廓在铅灰色的天空下若隐若现。王帐内,火塘里的牛粪火噼啪作响,映照着主位上那个身着貂裘的男人 —— 契丹大贺氏首领,慕容宏。

    慕容宏年近四十,面容刚毅,鼻梁高挺,眼窝略深,带着游牧民族特有的锐利。他手中把玩着一枚青铜狼头符,那是契丹部落联盟的象征。帐外传来卫兵的通报:“首领,大唐使者到了。”

    “让他进来。” 慕容宏放下狼头符,语气听不出喜怒。

    鸿胪寺卿捧着圣旨,在两名侍卫的引导下走进王帐,见慕容宏并未起身迎接,眉头微蹙,却还是依礼宣读:“大唐皇帝诏曰:契丹首领慕容宏,世代居于潢水,守边有功。今朕初临大宝,念及边地苦寒,特赐粮草三万石,布匹五十车,绸缎百匹,金银若干。望宏谨守臣节,安抚部民,共护疆土安宁。钦此。”

    宣读完圣旨,鸿胪寺卿抬眼看向慕容宏,只见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李新宇倒是大方。三万石粮食?是怕我契丹冻死饿死,没人替他看守东北大门吗?”

    “首领此言差矣。” 鸿胪寺卿不卑不亢,“陛下常言,四海之内,皆为赤子。契丹与大唐接壤百年,虽偶有摩擦,终究血脉相连。此次赠礼,非为收买,实乃体恤。”

    “体恤?” 慕容宏猛地拍案而起,貂裘下摆扫过案上的酒碗,酒水溅出,“前年我部遭遇百年不遇的雪灾,部民易子而食,求告大唐营州都督,换来的却是‘边地惯例,不予赈济’的回复!如今李新宇刚坐上龙椅,就来装好人?”

    他一步步逼近鸿胪寺卿,眼中满是戾气:“告诉你家皇帝,契丹人骨头硬,不稀罕别人施舍。若真有诚意,便将营州以西的牧场还给我们,让我部民能放牧为生!”

    鸿胪寺卿脸色微白,却仍强作镇定:“首领,营州乃大唐疆土,自太宗皇帝时便已设府管辖,岂能随意割让?陛下说了,若契丹有难处,可遣使者赴长安商议,只要不违国法,不伤百姓,凡事皆有商量余地。但若是以武力相胁……”

    “怎样?” 慕容宏冷笑,“李新宇敢派兵来打?”

    就在这时,帐外匆匆走进一名契丹武士,附在慕容宏耳边低语了几句。慕容宏的脸色渐渐变了,从愤怒转为惊讶,最后化为深思。他挥手让武士退下,重新坐回主位,看向鸿胪寺卿的眼神复杂了许多。

    “粮草和布匹,留下吧。” 他淡淡道,“回去告诉李新宇,礼物我收了。至于归顺…… 让他等着。”

    鸿胪寺卿松了口气,连忙应下。待使者离开,慕容宏的弟弟慕容烈走进来,不解地问:“大哥,为何突然改变主意?那李新宇分明是想拉拢我们,牵制回纥和突厥。”

    慕容宏拿起一块羊肉,塞进嘴里慢慢咀嚼:“刚才收到消息,回纥药罗葛骨力裴罗已经率兵南下,攻破了薛延陀的三座堡垒,扬言要‘饮马黄河’。而李新宇派郭子仪在朔方布下了十万大军,还传檄漠北诸部,说谁若助纣为虐,便是与大唐为敌。”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更重要的是,李新宇给薛延陀送去了二十门火炮。你知道那东西的厉害 —— 当年突厥颉利可汗,就是被这玩意儿轰破了牙帐。”

    慕容烈脸色一变:“火炮?大唐竟肯把这等利器给薛延陀?”

    “这就是李新宇的手段。” 慕容宏冷笑,“他不直接出兵,却给薛延陀撑腰,既让回纥有所忌惮,又卖了薛延陀一个人情。而我们契丹,夹在大唐与突厥之间,若不选边站,迟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yeudu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