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属于我们的守护神
第234章 属于我们的守护神 (第2/3页)
肃,目光灼灼地扫过台下的学生们。
他们对上温婉的眼神,莫名不敢直视。
“我们不排斥洋节,过圣诞节,吃火鸡,扮圣诞老人,这都无可厚非,它可以是生活的调味剂,给我们带来别样的欢乐。
但我们要清楚,洋节是他们文化的载体,我们在感受那份欢乐时,不能忘了自己的文化之根。”
“什么是我们的文化之根?”
温婉声音清朗,“它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乡情怀,是镌刻在每个华夏子孙灵魂深处对故土的眷恋与热爱;是‘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春节传承千年的辞旧迎新与美好祈愿;是‘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里,端午节对爱国精神的追思与传承。
文化之根,深植于华夏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
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灵魂,我们的传统节日与仪式,便是这历史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它们承载着先辈的智慧,凝聚着民族的情感,是我们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然而,当下部分传统仪式的消逝,这背后,是快节奏生活对传统文化空间的挤压,是消费主义浪潮下对传统价值的冲击。
但我们应知道‘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守护文化之根,就是在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就是在筑牢民族复兴的文化基石。”
“可如何守护?谈何守护?”
“我想应该是民族意识的觉醒,是懂得区分内外本质的觉悟。”
“今晚是西方文化里颇具有意义的平安夜,他们有他们信仰的圣诞老人守护。可你们知道吗?守护我们平安的从来就不是什么圣诞老人。”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守护我们的是无数仁人志士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所铸就的精神长城。”
温婉神情庄重,“古有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