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做文旅不能怕慢

    第496章 做文旅不能怕慢 (第2/3页)

 非遗建筑群的灯火依然璀璨,每晚都有情侣穿着汉服在许愿池边拍照;刺绣坊的银针仍在翻飞,绣娘们的指尖流淌着跨越千年的浪漫;而河洛的夜空,时常会绽放象征吉祥的烟花——那不仅是庆典的余韵,更是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生生不息的见证。

    ……

    景老领导对于河洛这场盛事一直关注着。

    此刻会议室里坐满了人。

    “要我说,温婉就得调到京都来,整活国家的文化和旅行,带动全国经济。”

    “谁能想到她连自己的婚礼也能算计进去?”

    “现在河洛成为了华国最热门的地区,由文旅带动起来的经济效益已远超其他省市。”

    各部门领导们你一句我一句,话里话外无不对温婉饱含欣赏。

    景老领导看着河洛那边上交的报表,再听大家都想把温婉调到国家部门上来。

    他扶了扶老花镜,布满皱纹的手指轻轻叩击着桌面上那份烫金封面的《河洛非遗喜事节成果报告》,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他目光扫过众人,缓缓开口:“把温婉调到京都容易,但河洛的模式怎么复制?这次的非遗喜事节不是偶然成功,而是她用三年时间,带着团队把文化基因、市场逻辑和地方特色反复打磨的结果。”

    投影仪亮起,大屏幕上跳出一串数据:全国文旅项目平均投资回报率不足8%,而河洛非遗建筑群的首期投资已通过衍生收入回本47%。

    “你们看,”景老用激光笔指着屏幕,“刺绣坊的订单现在排到了2020年,木雕馆的体验课要提前三个月预约,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过去搞文旅开发,总想着‘大干快上’,却忽略了文化内核的深耕。”

    角落里的一位较年轻的部门领导忍不住插话:“可现在各地都在模仿河洛模式,光是这两个月,申报‘非遗婚俗节’的城市就有二十七个。”

    他的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