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封缸航行
第二十章 封缸航行 (第3/3页)
有同志提议就近到外国港口抢修,当时距离两艘船最近的关岛距离是400海里,单机航行的话需要两天时间。
更加麻烦的是想在美国人的地盘上寻求帮助,还需要先电告北京方面,通过国家外事部门和相关部委去沟通交涉,流程极为烦琐,而且会造成不好的国际影响。
讨论足足进行了好几个小时,就当大家都有些心灰意冷的时候,机电长徐海赋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干脆封缸航行!
封缸航行,即封闭活塞冷却管支架断裂的右主机第一缸(停止对气缸供油),用其余八缸继续航行。
这种做法理论上有依据,但在整个中国海军史上,却没有任何可以参考的先例。
一万多海里的路程,想要抵达计划中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能够停泊修理的港口还需要至少20多天的时间。
满船建站物资和308名官兵的安危,一旦封缸失败,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要想确保按时到达南极、完成建站考察任务,也只有这一条路可以走了。
重压之下,做出决策需要无比的勇气与智慧。
最终总指挥陈德宏和副总指挥赵留辉毅然拍板,两人压上了自己的整个军旅生涯,决定倾力一搏,封缸过大洋。
选择已经做出,“J121”船不再犹豫,立即给北京海军机关发报。
电报内容有两条,一是封缸航行,一边往前走一边观察主机运转工作的情况;二是请求总部派人把支架备件送到阿根廷乌斯怀亚港,以保证驶抵南极前能够完成修理。
刚刚率团访英归来的刘华清司令员在家中接到考察队的电报,立刻赶到海军作战指挥所。
他仔细听取机关业务部门意见,与专家探讨了封缸航行可能遇到的问题。
在综合各方建议和考察队实际情况后,司令员明确表示:这样做虽有风险,但建站时间一耽搁就是一年,影响太大。既然考察队指挥组决定这样做,就要相信他们的能力,回电同意封缸航行。
接到北京回电后,“J121”船随即投入到了封缸战斗中。
赵留辉亲自指挥,机电部门官兵通力协作,轮番钻进60多摄氏度的曲轴箱里开展抢修工作。
走经过了四个多小时奋战后,封缸作业终于成功,右主机恢复正常运转,停摆了一上午的战舰总算又动了起来。
“所以您的意思是现在的‘J121’船是在封缸航行的状态?据我所知这种方法还没有运用在长距离远洋航行上的先例吧?太不可思议了,我在‘向阳红10’号船上一点都没感觉出来。”
赵阳满眼的难以置信,如果不是正儿八经的采访,他甚至会觉得王参谋在开玩笑。
“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是军人的至高荣耀,比起冒这点风险,我们更不能接受的是任务失败而让祖国蒙羞。”
王参谋的语气非常平静,平静到就好像不是在说一件关乎着308名海军官兵生命的事情。
直到返回“向阳红10”号船,赵阳都还是久久不能平复自己的心情。
他自认已经拥有极高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但真要让他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还真不一定能做得到。
站在甲板上遥望不远处同样在破浪前行的“J121”船,赵阳内心的情绪再也抑制不住。
他笨拙地抬起右手,向着那些可爱海军官兵的方向敬了个礼。
不甚标准,却满是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