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胡媚娘
第三章胡媚娘 (第2/3页)
得满屋子浓烟;她还按照陈老爹教的法子,上山采来治骨伤的草药,每天细心地为他换药。
陈老爹的腿渐渐好了起来,能拄着拐杖慢慢走动了。他看着媚娘忙碌的身影,常常会想起自己早逝的女儿。有一次,他摸着媚娘的头叹道:“要是我家阿秀还在,也该有你这么大了。”
媚娘停下手中的活计,轻声问:“阿秀姐姐是怎样的人?”
“她啊,” 陈老爹的眼神柔和下来,“最喜欢穿红色的裙子,笑起来有两个浅浅的酒窝,还总爱缠着我讲故事。”
媚娘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那天晚上,她用自己仅剩的一点灵力,在月光下织了一件红裙。绸缎般的裙摆在月光下泛着淡淡的光泽,那是她用狐狸尾巴上最柔软的绒毛幻化而成的。
当她穿着红裙站在陈老爹面前时,老人愣住了,浑浊的眼睛里慢慢蓄满了泪水:“像,真像……”
日子一天天过去,媚娘渐渐习惯了人间的生活。她会在清晨去溪边洗衣,看着朝阳把水面染成金红色;她会在傍晚坐在院子里,听陈老爹讲年轻时候的故事;她甚至学会了哼唱村里姑娘们爱唱的歌谣。
这天,陈老爹看着媚娘晾晒的草药,突然叹了口气:“媚娘啊,你也老大不小了,该找个好人家了。”
媚娘正在捶打的木槌顿了顿,脸颊泛起红晕:“爷爷,我想陪着您。”
“傻孩子,” 陈老爹笑了,“爷爷总有走的那天。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能看到阿秀…… 看到你穿上嫁衣,开开心心的。”
媚娘的心猛地一颤。她终于明白,这就是她要替陈老爹完成的心愿。
从那天起,村里开始有人来给媚娘提亲。有憨厚的庄稼汉,有镇上的小商贩,甚至还有教书先生的儿子。媚娘都一一婉拒了,她总觉得,这些都不是她要找的人。
直到那年冬天,一个身着青布长衫的书生路过村子,在陈老爹家借宿。书生名叫柳梦璃,是要去京城赶考的。他温文尔雅,谈吐不凡,说起京城的繁华时,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媚娘第一次听到有人把人间描述得那样精彩。她听柳梦璃讲孔孟之道,讲诗词歌赋,讲长安街的车水马龙。那些她从未接触过的世界,像一幅画卷在她眼前徐徐展开。
柳梦璃在陈家住了半个月,每天帮陈老爹读报,教媚娘识字。媚娘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这个温润如玉的书生,而柳梦璃看她的眼神里,也渐渐多了些不一样的东西。
离别的前一天晚上,柳梦璃送给媚娘一支玉簪:“媚娘姑娘,待我金榜题名,定会回来娶你。”
媚娘握着那支冰凉的玉簪,看着柳梦璃真挚的眼睛,点了点头。她不知道,这一句承诺,将会让她在人间经历怎样的悲欢离合。
柳梦璃走后,媚娘开始盼着他归来。她每天都站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望着通往镇上的路。春去秋来,花开花落,一年过去了,柳梦璃没有回来。
陈老爹看着媚娘日渐憔悴的模样,心里很是心疼,却也只能安慰她:“读书人考功名不容易,或许是耽搁了。”
又是一年冬天,正当媚娘以为柳梦璃不会回来的时候,一个从京城回来的货郎带来了消息:柳梦璃高中状元,被皇上招为驸马了。
这个消息像一把冰锥,狠狠刺进媚娘的心里。她把自己关在屋里,不吃不喝。陈老爹急得团团转,却又不知该如何安慰。
那天晚上,媚娘做了一个梦。梦里柳梦璃穿着状元红袍,牵着公主的手,笑得春风得意。她想冲上去问他为什么,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醒来时,媚娘的枕头已经湿透了。她走到院子里,看着天上的明月,突然明白了什么。她来到陈老爹床前,轻声说:“爷爷,我想通了,我不等了。”
陈老爹睁开眼睛,欣慰地笑了:“好孩子,想通就好。”
从那以后,媚娘不再提柳梦璃的事,只是更加用心地照顾陈老爹。她学会了酿酒,酿出的米酒清冽甘甜,在镇上很是畅销;她还学会了刺绣,绣出的花鸟栩栩如生,被镇上的绣庄高价收购。
日子渐渐好了起来,陈老爹脸上的笑容也多了。他常常看着媚娘忙碌的身影,感慨道:“要是阿秀还在,也该像你这样能干。”
媚娘听着,只是微微一笑。她知道,自己早已把陈老爹当成了亲人。
然而,好景不长。那年夏天,一场瘟疫突然席卷了整个村子。陈老爹年事已高,抵抗力弱,很快就病倒了。
媚娘衣不解带地照顾着他,按照陈老爹教的方子,采来各种草药熬汤。但瘟疫来势汹汹,陈老爹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虚弱。
弥留之际,陈老爹拉着媚娘的手,浑浊的眼睛里满是不舍:“媚娘啊…… 谢谢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