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两桌菜里的山河·六六大顺国运昌

    第125章 两桌菜里的山河·六六大顺国运昌 (第3/3页)

同庆”。她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这汤不仅味道好,还寓意深刻,真是太棒了。”

    杨晓婷正对着一道“锦绣山河”微笑。用各色蔬菜雕成的长城蜿蜒在盘子里,烽火台是用豆腐做的,城墙刷着一层薄薄的蛋黄液,在灯光下泛着金光。

    “这豆腐雕的烽火台,比我在恭王府见的石雕还精致。”她夹起一块“城砖”,放入口中,“张师傅说,每块‘砖’都切得方方正正,跟阅兵方阵的步伐一样整齐。”

    满桌菜里最热闹的当属“五马攒营”。五只用面塑捏成的骏马围着一个鎏金托盘,托盘里盛着十二道硬菜,红烧肉、酱肘子、扒鸡、熏鱼等,都是当年行军打仗时难得一见的荤腥。林海霸指着其中一匹红马,说道:“这马的

    几乎在同一时间,宋融在酒店旋转门前停了停,把父亲的拐杖往绒垫上蹭了蹭,鞋跟带进来的尘土在光可鉴人的大理石地面上留下浅痕,他下意识想弯腰去擦,被门童笑着拦住:“先生放心,我们马上处理。”

    李楠盛拽了拽宋婉柔的胳膊,让她把乱了的衣领理好。女儿今天特意换了条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却在进门时被旋转门的铜框蹭了道灰印,李楠盛掏出湿巾想擦,宋婉柔却按住她的手:“妈,没事。”声音里带着点不自在,眼睛却被大堂中央的水晶灯晃得发亮——那灯像把倒挂的星星伞,光落在她磨毛的帆布鞋上,竟也镀了层细碎的亮。

    宋子谦的运动鞋在地毯上踩出闷响,他紧紧盯着父亲的后背,生怕老人家被光滑的地面滑倒。

    刚才在门口看见价目表时,他悄悄拽了拽姐姐的衣角,被宋婉柔瞪了一眼——来之前宋融说“今天破例,让爸尝尝好的”,李楠盛特意把攒了半年的信封揣在兜里,此刻那信封的棱角在帆布包里硌得她手心发紧。

    服务生引着他们往靠窗的位置走,路过邻桌时,宋婉柔看见有人在用银质刀叉切牛排,刀叉碰撞的轻响像落在棉花上,和他们家平时用搪瓷碗吃饭的磕碰声完全不同。

    她赶紧低下头,却撞见自己桌布上的暗纹——是和天安门城楼上相似的祥云图案,只是这里的更细腻,像用月光织的。

    “几位喝点什么?”服务生的声音很轻。李楠盛捏着菜单的手微微发颤,上面的字都认识,凑在一起却像天书。

    宋融接过菜单,指尖划过“酸梅汤”三个字,抬头时撞见服务生礼貌的目光,突然想起石家观礼席上的冰镇酸梅汤,喉结动了动:“来四杯酸梅汤,常温的就行。”

    宋思远的拐杖斜靠在椅腿上,杖头的绒布磨破处对着窗外的长安街。他看见楼下有人举着小国旗走过,像刚才广场上的浪,突然对李楠盛说:“给我来碗阳春面,多加葱花。”李楠盛愣了愣,随即应道:“好,再给您加个荷包蛋。”

    酸梅汤端上来时,玻璃杯壁上凝着水珠,宋婉柔小心地抿了一口,甜味里带着点涩,像刚才在人群里掉的眼泪。

    她看见对面的宋子谦正对着窗外发呆,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石家的黑色轿车正缓缓驶过街角,车窗里的人影隐约在笑——那一刻,水晶灯的光、酸梅汤的凉、窗外的车影,突然和广场上的正步声、礼炮声融在了一起,让这杯普通的酸梅汤,也尝到了点胜利的甜。

    阳春面端上来时,热气裹着葱花的香漫过来,宋思远的眼睛亮了亮。李楠盛赶紧拿起公筷,把碗里的荷包蛋夹成两半,一半推到父亲碗里,一半给了宋子谦,“快吃,凉了就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