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择太傅即择国运

    第七章 择太傅即择国运 (第2/3页)

 软弱的天子,是驾驭不住两朝悍臣的。

    春陀露出应有的惶恐,低声答道:“是,奴婢知错。”

    其实,在陛下身边待久了,春陀已经摸透了陛下的秉性,不容许任何事物超出控制范围。

    所以,陛下绝对不允许外朝、中朝合于太子宫,于是挖空心思挑选了石庆、庄青翟两个无才为德的人为太子太傅、太子少傅,然后放出风去,试探两朝的反应。

    丞相公孙弘的反应,陛下是有预料的,然而,中朝的反应,尤其是大司马卫青的强烈反对,是陛下始料未及的。

    陛下政务依仗外朝,准确地说是公孙弘,陛下军务依仗中朝,前是大司马卫青,今是嫖姚校尉霍去病,如今,军政皆“反”,陛下此刻的难堪不必多说。

    想平息这场风波,没那么简单。

    果然,刘彻沉默了许久,再问道:“太子有没有章疏呈上?”

    “没有。”

    “传命到椒房殿,让皇后转告太子,不要事事都让旁人给他做决定。”刘彻沉着声音说道。

    现在能破局的,唯有大汉皇太子,只要刘据站出来,公开拒绝丞相为太傅,便可以堵上所有人的嘴。

    太子听命,弃公孙,而择石、翟。

    至于说违逆?

    太子哪有这样的胆量。

    “是。”

    ……

    晨光微熹。

    长乐宫使者便到了渭水。

    这是黄河最大的支流,也是华夏文明的中心地带之一,在大秦一统后,不论是名气,还是在文明内涵,渭水都是远远高出于云梦泽。

    这不仅是大汉的形胜之地,也是整个华夏文明的精华所在。

    在渭水北面依山傍水的山腰草地上,刘据见到了皇后宫卿的大长秋,“朱伯。”

    “见过太子殿下。”

    “不必多礼。”

    刘据拖住了朱伯的手臂,在其怔愣的目光中,摇摇头笑道:“不知母亲有何事寻我?”

    亲近穀梁,就会重礼,喜繁文末节,过去的刘据,总是像个老气横秋的小大人,哪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