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当国

    第五十一章 当国 (第3/3页)

    倚华默了一下,才道:“娘娘派我前来,要问公子是否做好了接过国政的准备,现在看来,已经无需再问了。”

    从陛下无疾而病,到百官骂圣,其实,陛下连退路都没有了,必须暂离国政,来逃避世人的指摘。

    公子回京,或不回,没有什么影响,监国秉政的是人,不是某个地方。

    在皇宫外,在长安城外,哪怕不在关中,不过是公书、章疏多跑点地方而已。

    但是,卫子夫在担心,一国国政,全压在八岁储君身上,会不会把儿子压垮了。

    作为储君,刘据要做的就两件事,积蓄力量,反对陛下。

    作为监国储君,刘据要做的事情就多了,平衡各方势力,解决朝廷弊政,富国强民……等等,稍有不慎,就是朝野哗然,天下动荡。

    而那,就给了陛下罢储的借口和机会。

    以皇后的身份,以母亲的身份,卫子夫都不希望刘据监国秉政,只想刘据在自己,在卫家庇佑下,当个平安太子,直至陛下驾崩,即位登基。

    像个正常的皇帝、储君权力更迭。

    可惜的是,刘彻、刘据这对父子都不是什么安分的人,刘彻想复刻临江王刘荣旧事,刘据却毫不委屈,更毫不客气,通过卫青、霍去病、北军十二将,将帝国最强精锐牢牢地抓在手里。

    还多番出手,斩陛下在朝的近臣,阻陛下推行的政令,尤其是这扑朔迷离的宗族之血,差点逼迫陛下向天下人谢罪了。

    父不父,子不子,卫子夫怎么都想不到,我…我们的大汉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

    原受娘娘嘱托要说的话,倚华怎么都说不出口,没有什么理由可以阻挡一位想为百姓做主的储君监国。

    大汉建国七十余载,储位更迭了数次,但为民做主的储君,是头一次。

    刘据无法向倚华,向椒房宫的母亲解释,不能等待父皇正常老死,接过皇位的原因,也无法解释父子间不能停止斗争的原因,思忖笑道:“华姑,请转讲给母亲,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