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儒生帝国

    第五十二章 儒生帝国 (第3/3页)

轻快地将浓酽的茶水斟好两只陶碗,分置两人面前,举碗笑道:“这就是你血溅龙庭的原因?”

    如鸡皮的手一抖,茶水滴滴落下,染湿了董仲舒的衣裳,举碗答道:“储君的意思,臣不明白。”

    “御史大夫,这世间很多事情,其实不必知道过程,从结果上,就能得出很多真相,就比如说,血溅龙庭的获益者,有谁?”刘据点头微笑。

    “臣不知……”

    “孤是一个,且是最大的一个。”

    刘据为其添了些茶水,“还有,御史大夫。”

    君权天授。

    这是一把双刃剑。

    父皇一直对“承认君权”很高兴,认为这是统治的理论根据,正统法理,却对“约束君权”置之不理。

    就父皇恶劣的性格,要接受约束,那根本不可能,但在宗亲之血染龙庭,走投无路的时候,首次接受了“天罚”,自此以后,父皇的权力就有了“天道”的限制。

    甚至,凡有洪涝、旱灾、地震、日食等灾异变化,都会成为儒生攻讦皇帝的机会。

    为了消灾避祸,皇帝必须采取某些方式,就比如举贤良方正,以举贤制代替原本的察举制。

    而儒生,总是会贤的是时候。

    董仲舒在出任胶西国相前,与中山王刘胜有无接触,刘据不知道,但在上任后,与中山王必然有接触。

    胶东、胶西,两个诸侯国,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可以与所有诸侯王有联系、接触。

    中山王的刑场狂言,绝对与他有脱不开的关系。

    董仲舒默然。

    不承认,不否认。

    承认、否认,在刘氏皇帝,包括储君这,没有什么用,只要是认定的事,没有解释的余地。

    “御史大夫失意久了。”刘据轻飘飘的一句话,董仲舒立刻动容了。

    “就想改改这人间。”

    “自问学问如高山,却屡屡不受重用的董仲舒,为了自己,也为所有儒生,想要创造一个儒生的帝国,御史大夫,孤说的,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