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铁厂

    111,铁厂 (第2/3页)

到了妆品厂,在吴氏的指挥下开始打扫。这厂子本来就不算脏乱,简单打扫之下便更是整洁。

    此后,妆品厂有了更大的操作间和仓库,未来定也是要雇佣更多的人的。

    苏涟漪到了后,请众人在一旁小饭馆里用了午餐,饭馆其他客人都吓了一跳,谁见过这么浩浩荡荡十几号女子跑来饭馆吃饭,女人不都是应该在家里呆着吗?

    鸾国的女人确实应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神仙方妆品厂的女人们可就不不同了。他们时不时被苏涟漪灌输一些女权思想,在适应这个社会的同时,更去爱自己、体贴自己。女人不是男人的附属物,女人也有女人的生活。

    妆品厂的福利很多,除了有满勤奖和计件奖和逢年过节的礼品,更是隔三差五有一次聚餐。一群女人凑到一起,大口吃肉、大口喝酒,岂不爽哉?

    饭馆里的人都开了眼界,看见这群女人凑成一桌,笑着吃着,拼着酒。纷纷交头接耳,猜测这些女人的来历,更是猜测那领头的靓丽女子身份如何。

    用过了饭,涟漪又去了妆品厂,厂房空荡荡的,操作间里的物件也不是很多,略微空旷,但足够这些人继续工作。

    吴氏将苏涟漪拉倒了一间屋子,这屋子干净整洁,里面的桌椅摆设都较为豪华讲究,雪白墙壁上还有一幅字画。

    “涟漪小姐,这个房间以后就留给你了,平日里来此处理事物。”吴氏道。

    涟漪环顾一周后,笑着点了点头,“好。”她确实需要一间办公室,未来订单定然要多上许多,更要招聘大量人员。

    “还有一件事。”吴氏的面色有些不好。

    “何事?”涟漪疑问。

    吴氏想到那件事,气就不打一处来,“涟漪小姐,您在县城难道没听说吗?这坊间开始有卖一种叫什么神仙膏的,这分明就是假冒啊,这可怎么办?”

    涟漪笑着,“仿就仿呗,这天下哪有独一份儿的买卖?我们做了,其他人也可以做啊。孙大嫂别看我整日在县城,其实根本没时间转悠,回头我有空便买一套那神仙膏试试,见识下是何方神圣。”

    吴氏还是着急,“涟漪小姐,这可不行,若是那神仙膏卖得好,我们的神仙方可怎么办?”

    涟漪笑得无奈,吴氏聪明是聪明,到底还不是做过生意的,其思想满是小农思想,“孙大嫂,市场这么大,人这么多,它们抢不走我们的客人的。再说,神仙膏才是刚刚开始,以后还会有各式各样的妆品,而我们神仙方永远独特,放心吧,我自有办法。”

    安慰完了吴氏,涟漪交代了几句,便坐着马车回了县城。

    此时的鸾国还是封建社会,以土地为主,虽有商业但却未成型,他们自然不懂什么市场、不懂什么品牌、更不懂什么市场细化,这些都没有关系,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她才能成功。

    她在现代虽不是商人,但在一个信息时代,随便抓出来个人都懂这些浅显的道理,古人不是笨和傻,而是没接触过这些知识罢了。

    欧阳老先生说的对,她成功的原因正是走在了商界的前沿,永远引领潮流,无论是商品、还是销售模式。

    ……

    日子一天跟着一日度过,白天黑夜,对于常人来说也许是匆匆而过,但苏涟漪却整日忙碌不已,欧阳老先生送来的管家郑荣生帮了大忙,此外李老爷的管家全康也前来帮忙。

    第三日清早,经历了连夜搬迁厂房,李老爷半送半赠给苏涟漪的厂房终于倒了下来,涟漪喜出望外,查看过后,到了李府,正式交了银两,将这厂房买了下来。

    此时,她手上的所有银两花了大半,其中包括云飞峋当初给她的那些银票都已经全部花了干净。

    虽然神仙方赚了不少钱,苏家酒也赚了一些,但到底才刚刚兴起半年时间,原始积累哪是那么容易?加之最近连买了两个厂房和两个宅子,涟漪此时真真正正感受到了经济上的压力。

    欧阳老先生早就发觉,苏涟漪的一举一动,在老先生眼中自动便化成了投资额与收益额,笑呵呵地掂量着忙碌的苏涟漪,曾提出要赠送她或借给她银两,却被婉拒。

    苏涟漪是个自立、独立的女子,不愿欠人太多。

    最后还是初萤左磨右磨,终于说服了苏涟漪用她的银子。在涟漪松口的瞬间,初萤也狠狠松了口气,自己送钱比讨钱还费劲,心中感慨她这姐妹真是个怪人。

    欧阳老先生的管事徐昌这三日也是忙得很,他周转与附近各个城市,物色铁匠,终于凑了十人,加之这些铁匠带来得徒弟,一共三十人,赶来了岳望县。

    在第四天,苏涟漪的机械制铁厂终于正式开张,潇家也准时将五百斤高品质铁石运了过来。能再这短短四天内准备找到厂房、置办设备、招到工匠、购入原谅,是奇迹中的奇迹。别说在古代,即便是在现代,也是不太可能。

    但苏涟漪却做到了,其中的辛酸只有她自己知晓。她也必须要牢记欧阳家、李家和潇家对她的恩情。

    涟漪与十铁匠签署了用工合同和保密合同,若是在商品未上市前,图纸泄露了出去,若是被查出泄露之人,非但要送官,还要进行大额赔偿。

    这一点,古代比现代要没有人权,在现代,赔偿不起便宣告破产等等,但在古代,若是真赔偿不起,那面临的便是全家卖身为奴。

    但有失必有得,凡事签署了保密合同的工匠,每个月都会得到高昂工资,这工资甚至比那自开店铺收益还高,除了工资外得各种福利自然不在话下。当苏涟漪为他们讲解福利时,众人都惊讶连连,万万没想到给人做工,还有如此好的待遇。

    没时间办什么开张仪式,仓促组件起的机械制铁厂迎来了第一份工作一件炊具。

    炊具!?

    没错,就是一件炊具。

    这种炊具在古代来说定然很稀奇,手拿图纸的工匠们都是一头雾水,根本看不懂这东西到底有何用途,但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东西常见到不能再常见火锅。

    没错,就是火锅。

    只不过这火锅有了一些改良,将传统的红铜炭火锅和流行的单人小火锅加以综合,变为了一种单人炭火锅。

    苏涟漪没用红铜,其原因很简单,首先是红铜价格昂贵,其次是不能用红铜!

    铜,在现代只是一种金属,因其金属稳定性和自身电阻小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但在古代,这是钱!真真正正的钱、货币!

    私自熔铸货币是死罪,苏涟漪如今办了大型的制铁厂已经是冒险走在了律法的边缘,借她胆子也不敢再弄些红铜来做东西,非但把自己搭进去,还会为初萤惹来麻烦。

    所以,这红铜火锅变成了铁火锅,涟漪很开朗的想着,用铁质火锅搞不好还能补上一些铁,何乐而不为?

    这火锅造型别致,小头、大肚,仿佛一个袖珍版的重庆火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