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厂长换了

    第186章 厂长换了 (第2/3页)

,这样的境况迟早会令自己吃亏,必须改变现状,调几个人来这里。

    在这种情况下,宋建是赵明考虑调过来的第一个人选,在赵明运作下,先是任乡文化站站长,没多久便调到经委任主任,并兼大阳厂党委书记、厂长。

    宋建上任后,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倒也规规矩矩,没做什么出格的事。但一个月后的一件事使得大阳厂陷入了危机。

    宋建这个人除了善于阿谀奉承之外,还有最大的一个致命弱点----贪婪!

    原来的大阳厂由于吴明德和王元平盯得很紧,再有,所有原料和备品备件采购机制定的较为科学。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一把手的权利,大阳厂所有的采购活动谈判,大阳厂级领导班子必须回避,由厂财务、业务和法务加上企管几方会和谈判,谈判会分三轮,每一轮都会有不同的财务、业务和法务人员参与,等到三轮谈判完成后,敲定下最后的入围目标。这才把方案报上去,而要选定供货商则要经过班子集体讨论后方可决定。少一个人的签字都不行。

    这样的机制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谈判人员外采拿回扣的可能‘性’。这个办法是王元平冥思苦想定下的机制。之所以制定这样的制度,是为了防止有人钻空子。运行了几年很好。

    机制运行了几年也在不断的改善,虽然效率稍微慢一些,但能有效的防止原辅料采购容易出现的问题。

    但再好的机制也需要人来执行,也需要人按照既定的轨道运行方可有效。如果不按套路出牌,那就不好说了。

    宋建就是个不按套路出牌的人,他上任后‘摸’清了大阳厂的底细后,便在这里开始下手了。下手总的有个理由啊,因为当初制定这个机制的时候,王元平怕后任不按机制运行,因此,特地制定了一个办法来约束,如果要废除或停止这个机制,或者绕开这个机制,必须由大阳厂班子联名写清理由,上报乡里得到批准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