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新的问题
第219章 新的问题 (第2/3页)
成一个团队才行。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把手要想不被杂务缠住必须合理授权分权,自己才能集中精力考虑大事。但授权也好分权也罢,前提是要有人。可现在建辉厂除了大阳厂支援的人员之外,根本没有合适的人选。
王元平久在工厂,他知道工厂刚成立时如果不能坚持住一个好的作风,以后企业干的越大威胁就会越大。必须立刻制止住这股歪风邪气。当然,对于一线工人们的管理其实很简单,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就可以了。
当夜,王元平顾不上休息,亲自动手起草了“建辉厂行为规范”“奖惩条例”等规章制度,第二天一大早,他把所有的主任、班长集中起来开了建辉厂建厂以来最严肃的一个会,会上王元平亲自宣读了行为规范和奖惩条例,并责成各车间和班长们会后立马传达下去,即日起实施,凡有违规者必按规定严肃处理。
这几个规章制度下去之后,工人们立马老实了很多,建辉厂不听号令的风气一下子扭转了许多。
工人这边几个制度再加上严管就能按住,可人才选拔就不那么简单了,元平明白,人才缺乏的现状不是一时半会能立马解决的,需要有那么一段时间才能完成。
因此,紧接着,他制定了一个人才选拔计划。按计划首先要解决的是生产管理人才。
实际上,管生产的这个人选他早已经物色好了,这个人就是大阳厂来帮忙的李亮。
与钱大壮相比,李亮的优势比较多。这个人是正规的高中毕业生。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高中毕业生没有几个,能够高中毕业足以证明他的优秀。另外,这个人善于思考和钻研,业余时间喜欢研究一些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一些东西。这个特点令当时的大阳厂周厂长对他很青睐。因此,进入大阳厂没用两年便被选为技术骨干送出去深造。再后来,王元平主政大阳厂慧识人一路提拔他从工段长到车间主任,他也没有辜负王元平的期望,把他所管理的车间带成了大阳厂最好的车间。
这样一个人才当然是目前建辉厂最为缺乏的,因此,王元平决定先解决这个问题。
说服李亮之前,要和大阳厂沟通啊。怎么沟通这让王元平着实为难了一阵子,毕竟是挖人家的人怎么说都不太道德。因此,打这个电话的时候王元平的心里别提多别扭了。但让他没想到的是李大海听完后没有片刻犹豫,一口答应,而且告诉他,只要他看好的人对方愿意来随便挖。
王元平心存感激,他知道大海这是在暗地里帮自己,够意思!王元平心想
“你这样,我可就甩开膀子挖了啊。哈哈。。。”
“领导,别说挖几个人过去,就是让我过去我也得乖乖去呢。哈哈。。。。”
“行了,别开玩笑了,留多了不合适,会让人说闲话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