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又见林常委
第299章 又见林常委 (第2/3页)
要的是有了这个牵线搭桥之后,以后再和银行沟通会方便的多。
“那就先谢谢常委了。”
“别跟我客气。”林然制止了他说下去,道:“老王,我帮你不是为了图什么,而是为了溶剂厂上千名干部职工啊。我和他们打交道多年,深知他们的难处和苦处,但是你也知道,县里的资源有限,没法安排这么多人。为了帮他们找口饭吃,县里是什么办法都想尽了。都不容易啊……。”
王可建听完肃然起敬!这是迄今为止他见过的最大的领导,也是真正能为老百姓着想的领导!
在王可建的印象里,大凡是领导,一般都是高高在上,开几个会,做几个报告,批几份文件。其它时间都是坐在办公室里看报喝茶,真正干事的好像不多,但自从认识了林然和冯之之后,他的看法有所转变。
林然见王可建沉默不语,便问道:“想什么呢?”
“嘿嘿。”王可建回过神来。道:“我在想我认识的领导里,似乎您是真正干事的领导。常委,说实话,要不是跟您亲自打交道,我是无法体会到您刚才的话的。”
王可建的话说的很真诚,虽然有些许拍马屁的意思,但这个马屁拍的林然很舒服,人嘛,都是愿意听好话的。
林然叹了口气,对王可建的说法深表赞同,他也知道有些党员干部犯有严重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主要表现为:有的高高在上,滥用权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有的官气十足,动辄训人。有的只图虚名,不务实效,不了解民情,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喊口号,说假话,说不负责任的话;有的热衷于沽名钓誉,哗众取宠,应付上级,应付群众。从表面上看工作都部署了,口号也提出了,但往往是工作不落实、不扎实、不切实,没有抓到底,结果是流于形式,浮于表面,没有实效。
所以,王可建的看法可以说代表大部分群众的看法,如果一个政党的干部大部分这样,那这个政党是没有前途的。
林然一向反对上述这些作风,他自己乃至分管的部门,他都要求做工作扎扎实实,不走过场,更不能流于形式浮于表面,而是要真正的解决问题。
就溶剂厂的事来说吧,这个担子压在他肩上几年的时间,他丝毫没有叫苦叫累,而是走访了国内的好多家类似工厂,希望能给溶剂厂找条活路。同时,也为了救活其它县办工厂提供一个模板。尽管几年下来一直没有成效,但毕竟他们一直在用不同的办法尝试解决问题。这就比那些不作为的党员干部要强得多。
但同时,林然也明白,随着改革开放国门打开,国外新鲜事物和意识同时输送了进来,上至领导干部下至群众百姓,意识和思想也都迅速的转变。这种情况下,机关的作风也不像从前那么淳朴了。群众办事的难度越来越大,有作为的干部越来越少;关心群众疾苦的干部越来越少。
林然知道这是个大环境,也可能是改革过程中该付出的代价。
刚才的王可建说的话在他听来除了感到舒服之外,更多的还是一种警示。俗话说得好,金杯瑛碑不如百姓的口碑啊,当一个干部得到一个普通百姓对自己肯定的评价,在当下的环境,已经实属不易了。
王可建以为刚才自己说的话林然不以为然,便信誓旦旦的再次补充。
“真的,常委,我认识的干部像您这样的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