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入股
第308章 入股 (第2/3页)
为员工持有公司的股票系公司依奖励、斡旋、援助等方法,做为推进公司的方针或政策的总称。
当然,这时的入股还仅仅限于在企业内部,而且这样做的企业少之又少,王元平只对这个概念熟悉,具体是怎么回事他也不是非常清楚。
彼时的中国大地,刚刚改革开放不久,各种西方的新概念、新思想涌入国门,人们对一些新鲜事物尚一知半解,因此,也闹了不少笑话。
比如股份制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例子,人家西方真正的股份制企业是指三人或三人以上的利益主体,以集股经营的方式自愿结合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它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对分离、利于强化企业经营管理职能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是,西方经济已经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运作了多年,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体系。无论是股份制还是个体经济发展的相对都比较科学。
反观我们,由于对市场经济的不了解,知识又贫乏,所知有限。导致企业改革完全走了样,改成了四不像。
彼时的中国市场基本是卖方市场,任何企业任何产品只要质量过硬,产销对路,那就没有不赚钱的。再加上当时的企业大部分都是官办或乡镇办的,银行一般也都鼎力支持,因此,各个企业没有太多资金压力,反正没钱去银行贷呗。
相反,对于民企,银行是另眼相看,贷款审核相对比较严格,能顺利贷出来款来的企业不多。民企在当时的环境下办起来的很少因此,民企资金压力都很大,所幸当时是卖方市场,只要企业扩张的不是非常快,只要能够稳打稳扎,即便是民企资金压力也不是很大。
建辉公司不同,虽然刚刚成立一年左右,但扩张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从几十人到几百人再到一千多人;企业的产值从几万到几十万再到现在的百万左右,只用了短短的几个月时间。
这种扩张速度其资金压力多大可想而知。从王元平接手到现在,他就没有一天摆脱这种资金紧张的境况和局面!
当于得水提出这个建议之后,王元平眼前一亮,心想:于哥真是神人,连这么先进的东西都懂,虽然说的不是很详细,但思路是正确的。
于得水的这个入股建议一下子点醒了王元平,他想:回去之后何不发动干部员工入股呢。如此一来,既解决了企业的资金压力,又能激励干部员工当成自己的事干,在管理上就可以摆脱人管人人盯人的问题。
不过,要进行股份之改革就要动真格的,不能像其它改革的企业一样改成四不像,弄成变相的集资那就讨厌了。
想到这里,王元平格外高兴,笑着问于得水:“您能入股那感情好,可有一条,您就不怕我把您的钱赔进去?”
于得水也乐了,抬手点点王元平:“你啊,鬼精鬼精的,我既然敢投到你那里,就没想过你说的这个问题,我的想法很简单,你敢让我入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