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捐款
第八章 捐款 (第2/3页)
“没出息。我去借牛。”
高自泉的媳妇借来了牛,高秀芝还帮着打胡基,王小科放了秋假也在地里干活儿。他的叔叔高和气路过时说:“这几天抓紧种地,以后可能还有雨,牛也不要急于还我,种完了再吆来。”
高自泉的10亩小麦种了3天才结束,为了种麦,他吃尽了苦头,白天种地,晚上喂牛,中午割草,吃不好睡不好,人瘦了一圈子。他说:“农谚说,割麦不忙种麦忙,这话太经典了,今年种了个麦,我才理解了。种了步地种茬地,扮玉米,挖干干腾地不是人干的活儿,连沟子渠里都淌水哩,挣的人连死的念头都有了。啥时才能实现机械化!”
高和气的话应验了,只晴了6天又下雨了,没有种完的人家连雨在种地,他们也不说瞎好,只要把麦子埋进地里就行了。有一天,高秀芝去县上走亲戚,在邮局门口的阅报亭看到了刊发高自泉带领群众抗洪抢险事迹的市报,就在报摊买了一份带给高自泉。高自泉看罢全文十分高兴,心里说:这回把香插在正堂里了,我的好日子就要到了。他对高秀芝说:“有了这篇文章,我们村就会有领导关注,就会有资金修桥修路,建设新农村就有了把握。”
“文章是你写的,却署了我的名字。”
“这样最好,自己能吹嘘自己吗。”
“好象没有改动多少。”
“几乎是照发,人家的标题有气势,照片有激情。你看,‘青山作证’配以我在齐腰深水中扛木头搭桥的照片,那个形象多么光辉啊。”
“听说文章登报不容易,你的文章咋这么顺溜?”
“顺溜?这有两个原因,一是事迹确实好,二是我会来事。这年头,你不会来事,文章再好也发不了。新闻中的人情关系要占90%多,所谓的人情关系就是金钱关系,全社会都在抓钱,报社能例外吗。”
高秀芝突然明白了,那天记者采访完以后,在高支书家看了王小科,每人给了他200元慰问金。高自泉把一蛇皮袋子核桃扛到了村委会,装在他们的车上,在柔情湾酒家吃饭时,胡媚子给了他们一个信封袋子,说是路费,记者稍微推辞一下就收下了。
胡媚子比高自泉看到报道迟,报纸先到县城,然后才向乡镇邮电所分发,到订户手中最早也要两天。她是听了高自泉的汇报,才派小刘去邮电所取报。她看了报道很兴奋,心里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