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2 马太效应

    682 马太效应 (第2/3页)

    如此多的选择,有大制作也有豪华卡司,还有优秀剧本以及创新题材,但兰开斯特却选择了‘生死时速”这个看不出任何优势、任何亮点、任何价值的作品,着实让人无法理解。

    这是兰开斯特在过去六个月时间之内第二次让人无法解读的选择了,上一次的‘低俗’还有昆汀一塔伦蒂诺值得期待,只是二十五万美元的片酬至今震惊好莱坞,让一众顶尖制作公司寻找不到一个合理的解释;而这一次的‘生死时速’却没有任何理由了。

    凭借着连续四部作品的巨大成功,兰开斯特已经迎来了自己事业登顶的黄金机会,但面对这样的机会,他却连续两次做出了莫名其妙的选择,未来究竟会如何发展,让人捉摸不透。”

    从“综艺”的评论就可以看出,虽然表面是对于雨果的选择做出了各种推测各种质疑,但本质上来说,却是对“生死时速”这个剧本没有任何期待,甚至可以说是贬低了整个“生死时速”的水准,这在好莱坞里是十分常见的情况,并不稀奇。

    归根结底,“综艺”还是认为,雨果选择“生死时速”是一个很糟糕的决定。

    好莱坞业界另外一家权威媒体“好莱坞报道”也表达了和“综艺”类似的观点,不过他们的言辞更为激烈,用一种调侃嘲讽的方式发出了反问,“难道兰开斯特是在选择自杀”

    在“好莱坞报道”看来,“兰开斯特先选择了八百万美元成本的‘低俗”而后选择了两千八百万成本的‘生死时速”似乎一夜之间,雨果就和低成本独立电影缠绵得难舍难分了。在当今电影制作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兰开斯特拒绝了六千万成本以上的所有作品邀约,一心一意地专注在低成本制作之中,这让人不禁怀疑:难道兰开斯特是放弃了事业发展吗

    在经历了‘哈德森之鹰’等连续三部高投资作品的惨败之后,兰开斯特似乎陷入了一种恐慌的境地,他现在更加固执地坚持在低成本作品领域之中,其实就是在降低作品风险的一个举动,如果作品失败了,承受的损失也势必不会那么惨痛;但作品一旦取得了成功,这就是一场漂亮的翻身战。

    毫无疑问,这可以算是一个明智的策略,但却显得束手束脚,保守而缺乏上进心,这对于竞争激烈的好莱坞来说,绝对不是生存下来的最佳手段。面对挑剔的观众、麻烦的影评人和严苛的专业人士,如此保守而谨慎的选择,只会让兰开斯特身上的光环逐渐黯淡。

    也许,低成本的‘生死时速’即使失败也没有大碍,但兰开斯特却忽略了另外一件事,持续参与小成本制作,只会让围绕在兰开斯特身边的星光渐渐消失,然后一点一点磨灭他成为顶尖的可能。所以,也许,他正在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上。”

    “好莱坞报道”对“生死时速”没有太过苛责,但却用“自杀”这样的形容词来表示对雨果选择的不认同,其实他们聚焦的核心焦点也就是雨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