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2 科林迈勒
1082 科林迈勒 (第2/3页)
导致了那一场开始沸沸扬扬、经过红红火火、收尾却无人问津的“票房赌局”,着实是一次奇耻大辱。
“纽约邮报”前前后后经受了几次打击之后,现在销量比科林迈勒上任之前居然还下滑了一些,在全美销量前十的报刊排名之中,曾经一度攀升到了第六位,现在直接下滑到了第九名,仅仅暂时领先“休斯顿纪事报”。
这对于科林来说是一个侮辱:“休斯顿纪事报”,那完完全全就是一份乡村报纸!而“纽约邮报”是驻扎在大纽约的历史悠久报纸,绝对不能够相提并论的!
原本“纽约邮报”的总公司新闻集团还想要让科林升职,但现在不仅没有了升职,而且现有职位也要不保了。在1994年上半年总结会议上,鲁珀特默多克点名批评了科林,这对于科林来说是职业生涯最大的污点。鲁珀特也不客气地表示:如果科林不想要负责“纽约邮报”,有许多人对这个职位都有兴趣。
科林当然知道这一点。
这使得科林和雨果之间就有了无法化解的仇恨,这是本质利益的冲突。科林花费了如此多精力才爬到了今天的位置,他自然不会束手就擒,更不会放任自己的心血毁于一旦。
不过科林得到了教训,他知道特蕾西雅各布斯的下场,他也了解安东尼邦德斯图尔特的窘境,更重要的是,他亲身经历了数次惨痛的失利。所以,科林有丰富的经验。
科林知道,他们的失败不是雨果太过强势,而是他们太过急迫太过激进,比如说“票房赌局”,其实如果科林不要直接正面挑衅雨果,只是通过报纸暗示,结果也许就不一样了:他既可以挑衅雨果、激怒雨果,但同时又不会引火烧身。即使赌局失利,他也可以继续炒作成为新一轮话题——虽然会有些丢面子,但媒体的脸面在实打实利益面前,不值一提。
因为对于媒体来说,其实媒体指责艺人、偷拍艺人、抹黑艺人,这几乎就是常态;同时,媒体刻意激怒艺人从而制造新闻,也是重要手段之一。只要掌握好尺度,得益于法律对新闻自由和言论自由的保护,媒体就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这不是计谋,而是好莱坞经过多年发展之后形成的一个循环,这也是艺人在与媒体的交锋之中总是处于劣势的原因。以马龙白兰度和罗恩克拉拉为例,马龙都已经把罗恩打得住院了,但罗恩带着橄榄球头盔再次贴身跟踪马龙,愣是让脾气暴躁的马龙束手无策。
所以,安东尼邦德斯图尔特成长了,他正在寻找刺探雨果的正确方法,收获到了一些新闻,但可惜的是他内心阴影实在太大,还是需要一段时间;同时,科林自己也在寻找对付雨果的有效方法,他可不会举手投降,相反,他要利用雨果让“纽约邮报”更上一层楼,这一次,他不想要升职,他想要的是让“纽约邮报”通过雨果挣到数不胜数的利益,偏偏雨果又没有办法阻止,这才是最痛快的报复。
科林一直以来都在潜伏、在寻找机会,“生死时速”之后,其实机会并不多,“低俗”在上映之前,就夹带着戛纳金棕榈的声势,他着实没有必要掺合到里面去,所以“低俗”上映期间“纽约邮报”销声匿迹了一会。结果也证明了科林的正确判断,“低俗”的票房完成了逆天壮举,一个不小心就会让“纽约邮报”进一步滑落深渊的壮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