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5 艺术电影

    1085 艺术电影 (第2/3页)

目标放在了更加长远的地方,“日出之前,的票房走势已经可以一些不妙的迹象,低俗,的强势崛起已经将雨果的号召力消耗了大半,显然,日出之前,不可能复制低俗,的奇迹。也许,这一次雨果就要为他的选择付出代价了。”

    其实科林的话题选择角度十分有趣,他悄悄地将“日出之前”放在了“低俗”的同一水平线上,以此来讽刺“日出之前”目前成绩根本不足为奇,相反还需要担忧。

    虽然说科林的说法在圈内人眼中根本是不值一提的,因为圈内人都知道,如果所有人都盯着最终票房,而不是考虑收益的话,那么几乎所有演员都不要混了。简单举例,一部电影投资一万美元,结果拿到了一百万美元票房,那么这是成功还是失败?

    按照科林的方式来说,自然是失败的,一部仅仅只有一百万票房的电影,放在影史里根本就不值一提;但所有圈内人都知道,这是一次巨大的成功,撇开分红比率等附加因素不说,这就相当于将成本翻了一百倍,如此收益足以让任何一家公司偷笑了。

    但这就是新闻媒体报道的艺术,有不少媒体报道了“燃情岁月”票房破亿的新闻,让所有观众都觉得这部作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事实上“燃情岁月”北美票房仅仅六千多万而已,破亿的是全球票房,同时还不能忽略电影三千万美元的投资。这样说来,“燃情岁月”的票房只能说是表现还算可以而已,这部电影更多是因为其艺术价值而在19年取得了一个席位。

    舆论的风向、观众的想法就是如此被新闻媒体所引导的。

    “纽约邮报”这一次的关注焦点也是如此,观众不会像圈内人士一样去分析“日出之前”的“低迷”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只会看到结果:“日出之前”的票房确实说不上成功,不要说和“低俗”比了,也不要说和雨果过去三年的作品比了,就连和“死亡诗社”比,都逊色不少。

    于是,科林这一次的如意算盘得逞了,“纽约邮报”这一期的销量居然直接暴涨了三十个百分点,只自从去年票房赌局之后,八个月以来销量最为出色的一期。

    第一时间就察觉了对手动静的里克知道,“纽约邮报”是甩不掉了,科林ˉ迈勒就像是附骨之疽一般,绝对不会轻易放过雨果的。

    不过这些事对于里克来说,他倒不同担忧,应付媒体本来就是他的工作,更何况,身为雨果经纪人的一个好处就在于:他总是能够挺直腰板、底气十足地说话,“日出之前”的票房成绩就是最好的事实

    “日出之前”上映两周之后,累积票房迈过两百万门槛,引起了无数讨论,“纽约邮报”所引导的担忧也在逐渐发酵,成为了纽约客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与此同时,为了进一步宣传电影,大卫ˉ格芬带领着“日出之前”剧组出征德国柏林,参加了第四十五届柏林电影节的展映,并且成功入选竞赛单元,加入了最终金熊奖的角逐。

    远在欧洲征战的“日出之前”再次传来捷报,艺术电影大行其道的欧洲土地对于“日出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