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四章:天下正宗
第八百四十四章:天下正宗 (第2/3页)
何谓正宗?”
私塾内,教书先生手持着书卷与戒尺来回的徘徊在讲台上,木窗外的阳光透过老槐树的叶缝照在那一张张认真的小脸上。
“先生,儒家为正宗。”有孩子起立回答。
“不,道家才为正宗。”有一女孩起身反驳。
“以法治国,富国强兵,法家才为正宗!”又有男孩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在百花齐放的时代里,皇朝四起,诸子百家的文化影响着整个天下,十家九流在君权朝野间纵横,最终导致的便是上至国君朝堂,下至孺子平民都在为着所谓的“天下正宗”一遍遍的进行着思想之争。
教书先生轻轻的敲了敲讲台,私塾内的争论之声立刻就安静了下来:“如今我国上朝遵的是无为而治,以民为本、宽刑简政、轻徭薄赋、与民休戚,如今皇朝上下官民同乐,岂不为百年难得一见之盛世。无论诸子百家再如何争芳斗艳,瓜分天下理念,你们都要记住,在这里,道家实为正宗。谁能告诉我,道家的治国思想是何?”
“无为而治,先生。”方前宣道家为正宗的女孩回答。
“今天我们就来学何谓无为,何谓治国——或许后者对你们而已还太早了,但今日我们只是粗讲,埋下一颗种子即刻。”
教书先生转身走向讲台,可这时,私塾最后却忽然有人说:“错了。”
“什么?”教书先生顿了一下,回头张望教室:“刚才谁说的错了?”
“我检举,是公孙说的!”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忽然站起抬手指向教室最末尾,在那里一个最不起眼的角落中一个女孩安静的坐着,教书先生与之澄净的双眸相对时心中忽然有感,遂在所有孩子幸灾乐祸的目光中缓步走去,站在了公孙之姓的小女孩面前。
“你方前说什么错了?”教书先生看着女孩问道。
“先生说的天下正宗错了。”年幼的女孩毫不胆怯扬首看向教书先生,整个私塾顿然一片哗然。
“哦?那你告诉我,百家争鸣,十家九流的今天,这天下何谓正宗?”教书先生没有动怒,甚至戒尺都没有扬一下,而是耐心的继续与女孩交谈。
在私塾内很少有人能冲撞先生后不挨戒尺,而这位名为公孙的女孩却是例外,在幼年淳朴之时,很少有孩童会知道这个其貌不惊的女孩会是国将公孙延的遗女!
公孙家的遗女,孩童们可以不关心,可私塾先生却不能,他敬佩公孙延将军武道天赋非凡,却为国战死沙场只留下母女二人远在皇城,又叹那留下的诺大公孙家被有心亲族争抢,遗留下来的母女二人也被亲族百般排斥,如今居然到了家族学堂都不得位置,被打发来私塾念书。
恐怕事态再严重下去,公孙母女二人就连公孙家都回不得了,届她们两个弱女子又能去哪儿?诺达皇城三教九流,各层官宦阴暗卑鄙,哪里有她们的去处?莫不然归隐山林?届时遇见尾随的歹人又有合法?
英雄之女,沦落至今。
教书先生为报素未谋面却受之余荫的公孙将军之恩,对公孙若姬这个遗女自然是百般照拂,解疑答惑,这也是他仅能为国将将军做的了。
“先生,无为而治是为民着想吗?”小女孩看着教书先生问道。
教书先生顿了一下颔首念出了当世著作道德经中的一言:“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圣人所言,句句为国,句句为民。”
“那圣人呢?”小女孩又问。
“圣人飞升去了。”教书先生对窗外的槐树斑斓光荫上漏出的一抹晴天拱手以敬。
“所以圣人不管我们了吗?”小女孩说:“爹爹出征前说过圣人会保佑我们的,为何我的家如今支离破碎,我们大江王朝依旧节节败退呢?”
“圣人日理万机...”教书先生张了张嘴,面对如此早慧的女童不知如何去解释。
事实正是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