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四节:形无其形
第九百四十四节:形无其形 (第2/3页)
说是少之又少,百不存一,要说元婴和化神两个境界,只要资质尚可,肯勤下功夫,日积月累下,水到渠成,未尝不可以达到。
而还虚境和合道期,则不只是资质高低这么简单,若不能开悟虚空的奥秘,则始终不能还虚。多少人都是生生卡在了这个境界,不能寸进。
天门子曾经说过,这还虚境便是要做到‘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实现“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悟,唯见于空”的常寂真静境界。
这段话来自《常清净经》,这经文便如绕口令一般,颠来倒去无非就是说了空无二字,但话虽简单,能将它真正参透却不容易。
佛家亦有一部经书名叫《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所讲与《常清净经》一般无二,经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天门子于元生门悬空螺髻峰上,向慕圣开示了两篇经文,也讲解了其中奥义,可惜慕圣那时初入化神期没有多久,听的似懂非懂,当时并不能明白。此刻在念力的作用下,似乎对这两段经文,都有了些明悟,但又不是很真切。
形无其形故名还虚,两段经文虽然已经开示了还虚境界的个中玄奥,但却少有人能真正达到,不是不能证空,便是归于死空、顽空,真正能做到真空实有的少之又少。
不能证空还好办些,大不了还是保持在化神期境界里,无法提升罢了,而证得虚空、死空和顽空,就有点可怕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