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节:卜筮之术
第六百一十二节:卜筮之术 (第2/2页)
之先后顺序,绘出八卦,即成“先天八卦方位”。宋人备加推崇的 “先天八卦方位”实由来已久。[5]“先天八卦方位”深契阴阳消长之旨,由此而观荀氏 “乾成于巳,而舍于离”之意,更见通达矣!
虞氏亦重“九六相变”的十二消息说。《系辞下传》:“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虞注:
谓十二消息,九六相变。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故“变在其中矣”。[4]
故虞氏注《大过》九二“枯杨生稊”则曰:
阳在二也,十二月时,周之二月,兑为雨泽,枯杨得泽复生。[4]
《大过》九二为阳爻,相当于乾九二爻,阳息至二为临卦,为夏历十二月,周历二月。《临》下体兑为雨泽,枯杨于二月春时,得雨泽故复生稊。依虞氏之意:乾坤阴阳消长,论其大体,为十二消息卦;分而散之,则成其余五十二卦,三百一十二爻。
更具特色的是,虞氏在每卦“成既济定”的变化中观象释辞,以动态的视角把握六十四卦,此在虞氏易中比比皆是,仅举一例,以见一斑。
《恒·彖》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则天下化成。”虞释为:
动初成乾为天,至二离为目,至三坎为月,故“日月得天而能久照”也。春夏为变,秋冬为化,变至二立夏,至三成兑秋,至四震春,至五坎冬,故“四时变化而能久成”。为乾坤成物也。圣人谓乾,乾为道。初而已正,四五复位,成既济定。“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有两离象,“重明丽正”,故化成天下。[4]
虞氏以为,六十四卦无一不因“乾坤”
标签:励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