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我也要读书

    第四章 我也要读书 (第2/3页)

处不在的酒糟味儿。因为这一带水土特别适合酿酒,不大的镇子上开了好几家酒坊、糟房,山民们几乎家家赖以为生。

    苏录初来时,很受不了这种味道,但时间一久,也就习惯了……

    这会儿日头刚出来不久,镇上人都下地抢收去了,路上除了光屁股玩耍的小孩,见不到几个人影。

    苏录和二哥默默跟在父辈身后,听大伯同老爹在那儿发牢骚。

    “唉,可憋死老子了,凭什么白白放过他们?”苏有才黑着脸道。

    “谁说不是呢?等春哥儿考中了秀才,老子一定要狠狠出口恶气!”大伯重重一捶小叔的肩膀:“长点儿心吧,老三!”

    “哎……”小叔垂头丧气,乖的像鹌鹑。

    “这回好在秋哥儿机灵,让咱家逃过一劫。”大伯说着摸出两个铜板,在街边高驼子食铺给哥俩买了叶儿粑,作为奖励。

    又问苏录道:“秋哥儿,你咋个看穿他们的嘛?”

    苏录一边吃着软糯清香的高粱粑粑,一边道:“我记得很清楚,二哥就是没踩到那老混蛋的腿。”

    他又言简意赅的描述了一下昨日的情形,把当时每个人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都回忆得分毫不差。

    “你娃儿记性那么好了?”大伯吃惊道。

    苏录点点头,他重生之后确实记性很好。

    这很正常,十三四岁正是男孩子记忆力最好的时候,只是不容易集中注意力。他现在融合了十三岁和三十岁的优点,脑力强得可怕。

    还有一点他没说,就是人在骨折第二天,会进入肿胀高峰期,一动不动都会持续的疼痛,稍稍动一下更是疼得要命。

    他仔细观察程家大爷的那条腿,只是被勒得发白,并没有出现肿胀,更没有淤血导致的青紫。

    而且一开始,程家大爷还能刻意伪装。后来时间一长,大家的注意力都转移到讲数上,那老货就难免疏忽了。那条腿间或无意识晃动,他整个人却神色如常,不见丝毫痛苦之色。

    印证之下,苏录笃定自己没记错,这才设法拆穿了程家人的鬼把戏。

    ~~

    小镇不大,苏家人说着话便回到了家门口。

    苏家的吊脚楼建在镇上土地较平缓的位置,所以看上去要宽敞些。

    当然底层一样没法住人,是用来饲养家禽,放置农具和重物的。

    踩着吱吱嘎嘎的楼梯上去后,便见上层有整整七间屋,呈‘凹’字形排列。中间的堂屋及两侧间采用退堂设计,和两头的四间厢房围成一个小小的天井。

    整个镇上有天井的人家不超过十户,这就是实力的体现。不然他家也没法连供两代读书人。

    不过老爷子被罢官之后,苏家已经大不如前,里里外外,难掩破败。

    听到有人上来,一个梳着三丫髻,面似银盆的小女娃从堂屋里冲出来,奶声奶气地欢呼道:“三锅回来喽。”

    说着一把抱住苏录的大腿,熟练地往上爬。

    “金宝先别挨我,三哥身上脏。”苏录赶忙拎起那三岁的小女娃。她叫金宝,是大伯的小女儿,也是苏录从小背着长大的幺妹。

    苏录小姑跟着从堂屋迎出来,忙拉住两个侄子的手,上下打量道:“夏哥儿秋哥儿,你们没事吧?”

    “有老子在呢,能有啥子事儿?”大伯便昂着头道。

    “赔了人家好多钱?!”大伯娘极具穿透力的声音在堂屋口响起。其实她是个身材高挑、风韵犹存的美妇人,但一张嘴就魅力大减。

    “麻溜解决喽,一文钱都没遭赔!”大伯拍着胸脯道:“咋样嘛,你男人硬是要得吧?”

    “要得要得!”大伯娘也拍了拍鼓囊囊的胸脯,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这才招呼众人道:“赶紧吃完饭下去地。”

    ~~

    堂屋里,苏录的祖父祖母盘腿坐在火塘子边上。

    苏家老爷子是个神情严肃,沉默寡言的小老头,听了长子的禀报后,只点点头默默地嚼着蒌叶卷儿。

    老太太慈眉善目,拉着孙子的手问长问短,可惜耳背的厉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