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 潮流
第七百五十二章 潮流 (第2/3页)
,实际上是占了政策的便宜。
“能谈谈您自己么?您的家庭和生活,在媒体眼里您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孟净用轻快的语气说道。
“你看我神秘么?还不是普通人一个。”林子轩温和道,“性格使然吧,我不太擅长和媒体打交道,你们总想着挖什么大新闻,我这儿可没有大新闻,又不是那些明星。”
“可您管着明星呢,您发掘了那么多明星,有什么窍门么?”孟净好奇道。
“不能说发掘,是金子总会发光,主要是他们有才华,有可塑性,即便我不找他们,他们也会成名,迟早的事儿。”林子轩回应道,“国内目前没有专业的经纪公司,演员的出名带有一定的随机性,或者说是运气的成分。”
“不应该是这样么?”孟净疑惑道。
“不是,国外有较为成熟的经纪模式,由专业的星探四处发掘演员,可以称为初级经纪人,星探把发掘的演员苗子介绍给经纪公司或者导演,在国内说起星探以骗子居多,导演往往亲自挑选演员,效率很低。”林子轩解释道,“我们过于注重科班出身,忽视了从其他途径发掘演员,这导致近些年艺考的盛行。”
在华国,拍文艺片的看不起拍商业片的,拍电影的看不起拍电视剧的,科班出身看不起非科班的,学历高的看不起学历低的。
演员既需要后天学习,也要看天赋,而且,天赋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林子轩的意思是在演员的选拔上要不拘一格,不能墨守成规。
好梦公司里既有像张嘉绎和黄小明这样科班出身的演员,也有像黄勃和高园园那样非科班出身的演员。
“艺考的热闹不正说明大家看好这个行业么?”孟净不解道。
“那是他们看到明星的片酬高,拍一部戏上百万,成名的诱惑太大,真正喜欢表演的太少,都想成为大明星。”林子轩感叹道,“尤其是学校扩招后,以前表演系一届只招收十几个人,现在有几十个,他们毕业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